洋芋糍粑
文章字数:
站在秦岭上仰望高高的穹顶,看万树繁茂的森林,不禁令你想到古今的变迁——曾经生活在这座大山中的人,他们咀嚼着西北的狂沙,也创造了许多特殊风味小吃,刺激着味蕾,譬如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这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风味美食。关于洋芋糍粑有三种地域说法:第一种是古代柞水糍粑。因为古代柞水万青、九间房等地贫瘠,百姓只能以洋芋为主食。富贵人家吃糯米糍粑时,穷人家的孩子眼馋哭闹,大人只好将蒸好的洋芋放在石臼里锤打,蘸酸菜水当作糯米糍粑吃,渐成风味。第二种是洛源糍粑。相传明末清初,秦岭腹地的洛源作为药材集散地,南方药商见当地人食用蒸洋芋,便教他们蘸蜂蜜而食,后演变为蘸酸菜汁而食。第三种则是太白洋芋糍粑,发源于清康熙年间的宝鸡太白县,当地百姓将洋芋蒸熟后捣烂,佐以青菜、辣椒油、蒜水等食用。我今天要讲述的,是家乡九间房洋芋糍粑。
我生长在秦岭深处的大村庄里。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剥洗一些洋芋蒸熟。等不及开饭的我常常会拿起几个烫手的洋芋往嘴里吞,吃得太急还会噎住。母亲和姐姐赶忙给我递水,让我别急着吃,吃完了就没有软软糯糯的糍粑了。我傻笑着喝水,手又伸向了蒸熟的洋芋。
洋芋蒸熟后,父亲就把它搬出来,放在我们家路口下方的一个大石盘上。母亲会舀水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石面,之后把蒸熟的洋芋放上去。待到山林间清爽的风透过树叶吹过,洋芋就晾凉了。父亲便抡起木槌,砸得洋芋啪啪作响。那声响像惊雷一般轰隆隆,一会儿又像骤雨一样哗啦啦。我也想去试试,父亲就把木槌给我。还没打几下,我的手臂就酸得再也无法挥动了,父亲接过木槌继续捶打。他一遍遍捶打在石盘上溅起了细小星光,在我看来,此刻的父亲就像英雄一样。
许久之后,那洋芋化作了凝脂般的糍粑,我们便将它们铲进一个大盆,放在家里的桌面上。母亲端出早已在厨房准备好的酸菜水,大家各自拿一个碗盛上,开始了美好的用餐时光。
小时候的我,总是品尝不出洋芋糍粑的味道。因为我总是把大团的洋芋糍粑塞入嘴中,咀嚼后也就只剩下洋芋本身的味道了。倒是那些捶打洋芋糍粑的午后围在一起,听大人们讲着山外的故事: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工厂里的奇闻轶事、路上遇到的小偷,等等,妙趣横生。
每当父亲说起这些时,我总是瞪大眼睛,非常好奇地听他讲述,急切地问:“后来呢?”父亲便和气地笑着,慢慢地讲述……
如今漂泊在外,下过各式各样的馆子,吃烤肉、火锅、牛排等大餐,却品尝不出那种儿时的味道。某个下着大雨的晚上,刚下班的我,望着街对面那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的景致,我终于明白了——那碗我始终没尝出味道的洋芋糍粑,原来是用木槌捶打的午后,是父亲捶打时摇晃的身影,是母亲冲洗石盘时溅起的水花,是一家人围着桌子用酸菜水浇灌的时光……那种味道,叫幸福。
洋芋糍粑,不只是洋芋糍粑,更是在外漂泊的人们的一种寄托,一种乡愁。面对生活的重压,只要石盘还在,木槌就能惊醒睡着的灵魂,漂泊的人就永远有归处。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小强
洋芋糍粑,这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风味美食。关于洋芋糍粑有三种地域说法:第一种是古代柞水糍粑。因为古代柞水万青、九间房等地贫瘠,百姓只能以洋芋为主食。富贵人家吃糯米糍粑时,穷人家的孩子眼馋哭闹,大人只好将蒸好的洋芋放在石臼里锤打,蘸酸菜水当作糯米糍粑吃,渐成风味。第二种是洛源糍粑。相传明末清初,秦岭腹地的洛源作为药材集散地,南方药商见当地人食用蒸洋芋,便教他们蘸蜂蜜而食,后演变为蘸酸菜汁而食。第三种则是太白洋芋糍粑,发源于清康熙年间的宝鸡太白县,当地百姓将洋芋蒸熟后捣烂,佐以青菜、辣椒油、蒜水等食用。我今天要讲述的,是家乡九间房洋芋糍粑。
我生长在秦岭深处的大村庄里。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剥洗一些洋芋蒸熟。等不及开饭的我常常会拿起几个烫手的洋芋往嘴里吞,吃得太急还会噎住。母亲和姐姐赶忙给我递水,让我别急着吃,吃完了就没有软软糯糯的糍粑了。我傻笑着喝水,手又伸向了蒸熟的洋芋。
洋芋蒸熟后,父亲就把它搬出来,放在我们家路口下方的一个大石盘上。母亲会舀水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石面,之后把蒸熟的洋芋放上去。待到山林间清爽的风透过树叶吹过,洋芋就晾凉了。父亲便抡起木槌,砸得洋芋啪啪作响。那声响像惊雷一般轰隆隆,一会儿又像骤雨一样哗啦啦。我也想去试试,父亲就把木槌给我。还没打几下,我的手臂就酸得再也无法挥动了,父亲接过木槌继续捶打。他一遍遍捶打在石盘上溅起了细小星光,在我看来,此刻的父亲就像英雄一样。
许久之后,那洋芋化作了凝脂般的糍粑,我们便将它们铲进一个大盆,放在家里的桌面上。母亲端出早已在厨房准备好的酸菜水,大家各自拿一个碗盛上,开始了美好的用餐时光。
小时候的我,总是品尝不出洋芋糍粑的味道。因为我总是把大团的洋芋糍粑塞入嘴中,咀嚼后也就只剩下洋芋本身的味道了。倒是那些捶打洋芋糍粑的午后围在一起,听大人们讲着山外的故事: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工厂里的奇闻轶事、路上遇到的小偷,等等,妙趣横生。
每当父亲说起这些时,我总是瞪大眼睛,非常好奇地听他讲述,急切地问:“后来呢?”父亲便和气地笑着,慢慢地讲述……
如今漂泊在外,下过各式各样的馆子,吃烤肉、火锅、牛排等大餐,却品尝不出那种儿时的味道。某个下着大雨的晚上,刚下班的我,望着街对面那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的景致,我终于明白了——那碗我始终没尝出味道的洋芋糍粑,原来是用木槌捶打的午后,是父亲捶打时摇晃的身影,是母亲冲洗石盘时溅起的水花,是一家人围着桌子用酸菜水浇灌的时光……那种味道,叫幸福。
洋芋糍粑,不只是洋芋糍粑,更是在外漂泊的人们的一种寄托,一种乡愁。面对生活的重压,只要石盘还在,木槌就能惊醒睡着的灵魂,漂泊的人就永远有归处。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