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校园餐”岂容“硕鼠”啃食
□王琦
文章字数:
  “校园餐”本应是滋养莘莘学子、承载家庭希望的一片净土,这关乎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凝聚着家长们的殷切期盼。然而,某中学食堂食材费被贪占近四成的丑闻却如同一颗毒瘤,严重侵蚀着“校园餐”的纯净与公正,令人痛心疾首,更引发了全社会的深刻反思与警醒。
  那些藏匿在“校园餐”背后的“硕鼠”,啃食的远不止是学生的餐费,更是孩子们的未来、家长的信任与社会的公平。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与良好的环境。“校园餐”作为学生日常营养的重要来源,其质量与安全不容有失。而这些贪腐行为,直接导致学生们的饮食质量大幅下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状态。家长们为孩子缴纳餐费,却不料这些钱被不法分子中饱私囊,其愤怒与担忧可想而知。从社会层面看,此类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引发了公众对“校园餐”安全的广泛关注与深切担忧。
  究其根源,这些“硕鼠”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啃食“校园餐”,与制度漏洞和监管缺失密不可分。涉事中学在食材采购、餐费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学校上报的膳食费用与实际支出存在巨大差距,学生消费记录与收取餐费毫无关联,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为贪腐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监管形同虚设更让不法分子有恃无恐。
  要彻底整治“校园餐”乱象,不能仅靠一时的专项行动,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让“校园餐”真正成为阳光餐、放心餐。
  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各地教育部门与学校要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规范食材采购、资金管理、食品加工等全流程操作。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另一方面,要织密监督网络。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严查贪占餐费、插手采购、收受回扣等违纪违法行为。教育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管,建立考核机制,对问题立行立改。此外,要畅通家长、媒体等社会监督渠道,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校园餐”问题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贪腐问题,堵塞制度漏洞,构建长效监管机制,让“校园餐”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餐”、家长放心的“安心餐”、社会满意的“阳光餐”。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