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塔阶
文章字数:
夏塔古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西南边陲,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高危的古隘道之一。它跨越天山南北,自古就是乌孙王国通往温宿国的交通要冲,见证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新疆最美的徒步线路之一。
我们乘车行走在从昭苏至夏塔的路上,道旁右侧的铁丝网绵延如肃穆的边界长链;网间红旗猎猎,如警惕的眼睛在风里灼灼燃烧;偶见迷彩服身影立于哨位,手握旗帜,仿佛凝固的界碑。特克斯河蜿蜒在右侧,沉静地刻出中哈两国分野;远山阳坡的积雪在慷慨的日光下逐渐消融,山腰中的绿意深浅杂糅;大地上的“绿毯”无垠铺展,黄、紫、白等各色野花如绣线缀于其间——牛羊与灌木如散落的棋子,马匹与蒙古包零星点缀,静候着游人的步履。
进入景区,我们同行四人沿木栈道穿行于灌木丛中。正午灼热的阳光穿透枝叶投下斑驳的光影。腰疾悄然袭来,我渐渐落后于她们,不得不依赖观光车的帮助。
我在转运桥畔下车小驻,与雪峰合影后,准备再次登车前行。一位维吾尔族青年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上前询问:“去将军桥?”见我点头,他热心说道:“我帮您拦车。”细问之下,方知他是守护游客安全之人。我就请他讲述“夏塔”名字的由来,他遥指前方山峦说:“汉朝为抗击匈奴与乌孙修好,曾将皇家宗室之女细君、解忧二位公主远嫁彼邦——那座山便叫乌孙山。传说细君公主最终埋骨于此……”
车轮碾过古道,千年风尘无声扬起。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公主的车队是否也行走过这条路径?山谷之风声里似乎隐含着细君公主出塞时哀婉的琵琶声,“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这异域的苦楚吟哦,如看不见的丝线缠绕着山道。解忧公主在此经营五十余载,青丝熬成白发,最终回归大汉——夏塔古道,原是历史重负下以女子青春铺就的一道无声阶梯。
抵达将军桥营地后,腰部的钝痛将我钉在帐篷内的长凳上。小憩片时,我决意忍痛前行,徒步前去追寻同伴。在我举步维艰时,心中默念:“人生道途本如此——苦乐相缠,唯以坚持为舟,方能渡过艰辛之河。”山径曲折如命运之绳,缠缚着古人与今人的足踝,却终要延向高处。
抵达鲜花台景点时,发现同伴们早已在野花如锦处等候我的到来。回首来时路,山峦如巨大阶梯一级级升入云霄,雪线恰似老者银须垂拂。我忽然顿悟,“夏塔”这阶梯之名,何止指向地貌?它分明是大地以嶙峋筋骨向苍穹铺展的壮丽天梯,更是时光深处以生命凿刻出的精神层级——解忧公主的足迹,戍边战士的身影,乃至每一个旅人此刻的喘息与跋涉,皆在此中留下刻痕。
下山途中,岑参的诗句无端涌上心头:“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古道积雪消了又积,多少离去与抵达被覆盖。古与今、行与止、痛与乐,皆化作无形阶梯,引我们向上而行。步履所及,即是生命所展开的卷轴:当身体困顿而精神不屈,眼前之阶便终将引你步入云层之上,得见命运赐予的最辽阔风景——人生之途,道阻且长;阶梯之上,自有风光。
我们乘车行走在从昭苏至夏塔的路上,道旁右侧的铁丝网绵延如肃穆的边界长链;网间红旗猎猎,如警惕的眼睛在风里灼灼燃烧;偶见迷彩服身影立于哨位,手握旗帜,仿佛凝固的界碑。特克斯河蜿蜒在右侧,沉静地刻出中哈两国分野;远山阳坡的积雪在慷慨的日光下逐渐消融,山腰中的绿意深浅杂糅;大地上的“绿毯”无垠铺展,黄、紫、白等各色野花如绣线缀于其间——牛羊与灌木如散落的棋子,马匹与蒙古包零星点缀,静候着游人的步履。
进入景区,我们同行四人沿木栈道穿行于灌木丛中。正午灼热的阳光穿透枝叶投下斑驳的光影。腰疾悄然袭来,我渐渐落后于她们,不得不依赖观光车的帮助。
我在转运桥畔下车小驻,与雪峰合影后,准备再次登车前行。一位维吾尔族青年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上前询问:“去将军桥?”见我点头,他热心说道:“我帮您拦车。”细问之下,方知他是守护游客安全之人。我就请他讲述“夏塔”名字的由来,他遥指前方山峦说:“汉朝为抗击匈奴与乌孙修好,曾将皇家宗室之女细君、解忧二位公主远嫁彼邦——那座山便叫乌孙山。传说细君公主最终埋骨于此……”
车轮碾过古道,千年风尘无声扬起。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公主的车队是否也行走过这条路径?山谷之风声里似乎隐含着细君公主出塞时哀婉的琵琶声,“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这异域的苦楚吟哦,如看不见的丝线缠绕着山道。解忧公主在此经营五十余载,青丝熬成白发,最终回归大汉——夏塔古道,原是历史重负下以女子青春铺就的一道无声阶梯。
抵达将军桥营地后,腰部的钝痛将我钉在帐篷内的长凳上。小憩片时,我决意忍痛前行,徒步前去追寻同伴。在我举步维艰时,心中默念:“人生道途本如此——苦乐相缠,唯以坚持为舟,方能渡过艰辛之河。”山径曲折如命运之绳,缠缚着古人与今人的足踝,却终要延向高处。
抵达鲜花台景点时,发现同伴们早已在野花如锦处等候我的到来。回首来时路,山峦如巨大阶梯一级级升入云霄,雪线恰似老者银须垂拂。我忽然顿悟,“夏塔”这阶梯之名,何止指向地貌?它分明是大地以嶙峋筋骨向苍穹铺展的壮丽天梯,更是时光深处以生命凿刻出的精神层级——解忧公主的足迹,戍边战士的身影,乃至每一个旅人此刻的喘息与跋涉,皆在此中留下刻痕。
下山途中,岑参的诗句无端涌上心头:“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古道积雪消了又积,多少离去与抵达被覆盖。古与今、行与止、痛与乐,皆化作无形阶梯,引我们向上而行。步履所及,即是生命所展开的卷轴:当身体困顿而精神不屈,眼前之阶便终将引你步入云层之上,得见命运赐予的最辽阔风景——人生之途,道阻且长;阶梯之上,自有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