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自考
文章字数:
初冬的一个周末,和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我在房间里整理物品,无意间翻到了一个装资料的文件袋,打开一看,呈现在眼前的是几张自己多年前的自考成绩单。把它们和自考毕业证摆放在一起,反复摩挲,感慨万千,思绪犹如潮水般奔流而来,记忆的闸门带我回到了20多年前那段难忘的圆梦自考之旅……
1999年1月,源于对自学考试的倾慕和对写作的喜爱,我决定跨专业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我大专毕业于自贡电大“财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当时,我对自考的印象仅限于耳闻的“很难考”“文凭硬”等词汇。我清楚地记得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型国有企业——鸿化公司教育中心填报考试计划时,含加考的专科段科目,共有15门课程。年轻气盛的我豪气冲天,产生了迅速将它们拿下的想法。于是,未做任何规划,全凭直觉和眼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4门本科段课程。
报名后,我开始购书,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轻率:一是在那个物质和信息均较为匮乏的年代,在“自考唯一”的三味书屋只买到3门课程的教材,均无辅导资料;二是自己没有自考经验,没有汉语言文学专科段的基础,却报了4门本科段课程;三是离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准备太仓促;四是我报考的1门选修课《中学语文教学法》,更是教材早已告罄,急得我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才从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手里借到了一本多年前的非自考的老教材。尽管如此,执着的我决不轻易放弃,两个多月时间里,在工作之余,仍然鞭策自己认真学习,并参加了4月份的全部考试。
5月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拨通了168自考查分台,电话那边清楚地传来我的成绩:“《中国古代文学史》,57分;《语言学概论》,55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58分;《中学语文教学法》,51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拨了一遍、两遍,确认无误后,我陷入了失落和反思中……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自考。虽然带着深深的遗憾,却增添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也使我对自考的难度和深度有了切身的体会。从此以后,我早早购书,制订出先考专科段加试课,再考本科段基础课,最后考本科段选修课的学习计划;制订出“把书变薄、化整为零”的学习方针;采取做读书笔记,勾勒重点的学习方法。自考期间,我还经历了结婚、生子、婴儿多病多次住院及自己生病住院等状况,我常常是随身携带自考书籍频繁往返于医院、单位及家中,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每年两次的自学考试,我也容不得自己有丝毫厌倦和懈怠,从未落下。只要能挤出一点儿时间,无论周边环境是否喧闹,我都不受干扰,捧起书来细细品读,刻苦自学,任我炽热的情感融化于跳动着的字里行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辛的自考征途上,我逐步取得了考三过一、考三过二、考四过四等成绩。考试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拦路虎”当属《训诂学》,但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古文献知识,仔细聆听古文化人的“心扉”,我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参加第三次考试后终于拿下。四年后,我如愿以偿地考过了全部课程,经过论文撰写和答辩,终于获得了这张来之不易的文凭。
回顾自己的自考经历,累并快乐着,过程充实而值得细细品味。自考期间,我努力做到了学以致用,不仅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还代表企业,自编、自演,多次参加省、市级主持、表演、朗诵、演讲比赛,并屡获佳绩。同时,由于工作表现优秀,我在企业实现了从工人岗到管理岗,再到主办管理岗的“三级跳”……2009年,我有幸到成都的中外合资企业及大型民企工作,并担任了中、高层管理职务。我充分利用自考所学知识,调动了员工们的积极主动性,大幅降低各类工伤事故率,让企业降本增效,不仅取得了和谐双赢的良好局面,更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年至今,基于对家乡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前景的认可,我回到自贡,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在此期间,我带领所在企业恪守诚信经营理念,树立劳务标杆,逐步赢得了业界良好的社会信誉及品牌效应,多次获得省、市政府部门表彰。同时,作为政协委员、作家协会会员及各领域代表,我充分发挥所长,多次撰写提案、调研报告、课题、论文、社情民意及文学作品等,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展了实质性对应的工作安排,为地区经济、民生、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也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自贡市人力资源管理十大风云人物”“自流井区政协优秀政协委员”“自流井区政协提案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毋庸讳言,自考的沉淀和历练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终生难忘的自学考试,是我心目中神圣而不容亵渎的明灯,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发扬光大,祝愿奋斗在自学考试战线上的朋友们永不言弃、拼搏到底!
圆梦自考,自考梦圆。
1999年1月,源于对自学考试的倾慕和对写作的喜爱,我决定跨专业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我大专毕业于自贡电大“财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当时,我对自考的印象仅限于耳闻的“很难考”“文凭硬”等词汇。我清楚地记得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型国有企业——鸿化公司教育中心填报考试计划时,含加考的专科段科目,共有15门课程。年轻气盛的我豪气冲天,产生了迅速将它们拿下的想法。于是,未做任何规划,全凭直觉和眼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4门本科段课程。
报名后,我开始购书,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轻率:一是在那个物质和信息均较为匮乏的年代,在“自考唯一”的三味书屋只买到3门课程的教材,均无辅导资料;二是自己没有自考经验,没有汉语言文学专科段的基础,却报了4门本科段课程;三是离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准备太仓促;四是我报考的1门选修课《中学语文教学法》,更是教材早已告罄,急得我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才从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手里借到了一本多年前的非自考的老教材。尽管如此,执着的我决不轻易放弃,两个多月时间里,在工作之余,仍然鞭策自己认真学习,并参加了4月份的全部考试。
5月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拨通了168自考查分台,电话那边清楚地传来我的成绩:“《中国古代文学史》,57分;《语言学概论》,55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58分;《中学语文教学法》,51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拨了一遍、两遍,确认无误后,我陷入了失落和反思中……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自考。虽然带着深深的遗憾,却增添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也使我对自考的难度和深度有了切身的体会。从此以后,我早早购书,制订出先考专科段加试课,再考本科段基础课,最后考本科段选修课的学习计划;制订出“把书变薄、化整为零”的学习方针;采取做读书笔记,勾勒重点的学习方法。自考期间,我还经历了结婚、生子、婴儿多病多次住院及自己生病住院等状况,我常常是随身携带自考书籍频繁往返于医院、单位及家中,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每年两次的自学考试,我也容不得自己有丝毫厌倦和懈怠,从未落下。只要能挤出一点儿时间,无论周边环境是否喧闹,我都不受干扰,捧起书来细细品读,刻苦自学,任我炽热的情感融化于跳动着的字里行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辛的自考征途上,我逐步取得了考三过一、考三过二、考四过四等成绩。考试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拦路虎”当属《训诂学》,但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古文献知识,仔细聆听古文化人的“心扉”,我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参加第三次考试后终于拿下。四年后,我如愿以偿地考过了全部课程,经过论文撰写和答辩,终于获得了这张来之不易的文凭。
回顾自己的自考经历,累并快乐着,过程充实而值得细细品味。自考期间,我努力做到了学以致用,不仅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还代表企业,自编、自演,多次参加省、市级主持、表演、朗诵、演讲比赛,并屡获佳绩。同时,由于工作表现优秀,我在企业实现了从工人岗到管理岗,再到主办管理岗的“三级跳”……2009年,我有幸到成都的中外合资企业及大型民企工作,并担任了中、高层管理职务。我充分利用自考所学知识,调动了员工们的积极主动性,大幅降低各类工伤事故率,让企业降本增效,不仅取得了和谐双赢的良好局面,更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年至今,基于对家乡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前景的认可,我回到自贡,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在此期间,我带领所在企业恪守诚信经营理念,树立劳务标杆,逐步赢得了业界良好的社会信誉及品牌效应,多次获得省、市政府部门表彰。同时,作为政协委员、作家协会会员及各领域代表,我充分发挥所长,多次撰写提案、调研报告、课题、论文、社情民意及文学作品等,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展了实质性对应的工作安排,为地区经济、民生、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也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自贡市人力资源管理十大风云人物”“自流井区政协优秀政协委员”“自流井区政协提案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毋庸讳言,自考的沉淀和历练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终生难忘的自学考试,是我心目中神圣而不容亵渎的明灯,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发扬光大,祝愿奋斗在自学考试战线上的朋友们永不言弃、拼搏到底!
圆梦自考,自考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