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我的自考岁月
□山野
文章字数:
  1984年7月我中专毕业后,成了一名有稳定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中专”这个学历,当时在单位并不算低,虽然同学中也有不少人参加了自学考试,但因为当时自己不大喜欢这个终日与数字为伍的工作,故而迟迟不愿采取行动。在经过几年的犹豫、徘徊、观望后,我最终还是艰难地跨出了第一步。当时报考的是与工作联系不紧密的法律专业,原因是不用考数学。
  1989年10月报名参加法律专业 三门 功 课的 考试。年底结果出来,哲学和民法合格。经过这一次考试,破除了我的紧张感和顾虑。看到机关干部自学考试的积极性高涨,我也就坚定了信心。在妻子的鼓励下,我又将原来的法律专业变更为与工作联系密切的会计专业。哲学属于公共课,自然也就不用再考。就这样,正式开始了我的会计专业自学考试。与此同时,中专学历的妻子也参加了与她工作密切相关的护理专业自学考试。
  那时女儿还小,白天工作忙家务事也多。当时都很年轻,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处理完家务,小孩睡着之后,我们就抓住点滴时间看书学习。
  当时自学考试一年两次,分别是4月和10月。确定好下次准备报考哪几门,随后就到招生办购回考试用书,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学习。首先要将考试书籍认真、仔细地看一遍,明确书籍的重点、难点,随后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混淆的甚至还要自制表格直观反映,以增强记忆。考试前一个月,便是发起总攻的时候,几门功课交叉学习。对于难点、重点,更是反反复复,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工作有张有弛,看书学习同样也是如此。
  每次考试前自然是无法分心的。因为只有孤注一掷,劲往一处使,才有可能一次性通过考试。考试结束到公布结果这段时间,便是我自由潇洒放松的时候,工作之余就可以看看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文史书籍,这也算是对自己辛苦的犒劳和奖励,同时也是为下一次考试积蓄力量。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磨砺,我们夫妻俩先后顺利完成了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取得了国家认可的大专学历。当然,对于我畏难的“高等数学”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反反复复经历过好几次才通过的。欣慰的是最终顺利过关,完成了学业。单位还依据上级文件给予了600元的物质奖励,无缘上大学的老父亲,也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600元以示嘉奖。随后不久,单位按照当年“大专学历、中层干部”二者缺一不可的文件规定,晋升我为副主任科员。同时,依据审计师任职资格考试的前提条件,我通过考试,取得了审计师任职资格。虽然职称与工资收入没有丝毫关系,但毕竟与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这也算是职业认可或认同吧!之后,我又被商调到市区工作。
  后来常想:假设当初自己没有参加与工作有关的会计专业自学考试,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吧!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