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百俊遮一丑”现象值得重视
文章字数:
□张建国
王老师是一位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名叫小茹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很强,深受老师和同学好评,在班里可谓一枝独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后来,涵涵转学到该班。她不仅学习成绩同样出色,而且对同学们也总是有求必应,感召力很快赶上了小茹。期中考试后,涵涵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
一次,学校组织百科知识竞赛,每班有两个参加初选的名额,涵涵与小茹都顺利入选。王老师让她俩分头查找资料,互通有无、共同学习,争取都能入选。涵涵把自己查找的资料都发给了小茹,小茹却说家里的电脑坏了。涵涵继续查找资料,认真整理好再次发给小茹。不久后结果就出来了,小茹通过了初选,涵涵则遗憾地落榜了。
王老师安慰涵涵,说是以后还有不少机会。涵涵委屈地说出了实情,有同学也证实——小茹家的电脑并没有坏,她是不想把自己查找的资料给涵涵,才故意说电脑坏了。为此,王老师心里五味杂陈……
由“小茹家的电脑坏了”,我想到了班务管理过程中,不少班主任都发现过、也感到颇为棘手的优秀学生“百俊遮一丑”现象。
所谓“百俊遮一丑”,就是优秀学生身上很多很多的优点,遮住、掩盖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缺点或不足。如上文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小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深受老师和同学好评”,在班上“一枝独秀”,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然而,她在很多方面的“俊”,却模糊、屏蔽了大家平时难以发现的“丑”——得失心太重,不能与同学真诚合作,“涉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因为在准备参加学校百科知识竞赛的过程中,她一方面悄悄学习了同学涵涵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却故意说家里的电脑坏了,不与涵涵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结果,自己顺利通过了初选,本来应该是同伴的涵涵却意外落榜了。
说实话,有些优秀学生的“丑”,如果不仔细观察,或者不在某些特殊时刻,就不容易发现。有的班主任遇见了“小茹”的“丑”,往往会深感意外、惊诧不已,就可能会失去理智、方寸大乱,严肃批评、动辄训斥,其结果很可能会背离初衷,甚至会大相径庭,“好心办了坏事”;有的则“老好人”思想作祟,生怕“得罪”“伤害”学生,于是置若罔闻、“一笑了之”,更加谈不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了。小茹与涵涵的班主任王老师发现了“丑”,心里五味杂陈,说明他是一位对班务工作非常认真、对学生成长高度负责的班主任。
所幸的是,王老师发现了小茹的“丑”,除了心里五味杂陈,更是着急、焦虑,思考着如何让小茹的“丑”可以尽快消除,只是短时间里“没想好怎样就此事与孩子谈谈输赢,谈谈竞争,谈谈友谊……”的确,小茹的“丑”已经有所暴露,而且这一“丑”不可忽视,更不能任其发展。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的加深,要想治理、消除这一“丑”,就会难上加难了。
是啊,该怎么办呢?笔者以为,“王老师”们不妨在这样三个方面下些功夫,力争让“小茹”们的“俊”更俊,而“丑”则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首先,要加强反思,寻找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茹”的“丑”也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形成的,总会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必然会出现一些苗头性的现象。班主任尤为需要反思的是,平时有没有因为觉得“小茹”是优秀学生,就完全放心、放手,所以,疏忽了观察、了解“小茹”日常在学习、生活、娱乐以及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导致一些苗头性问题出现后,自己却视而不见,甚至是熟视无睹。对“小茹”是这样,对其他“小茹”是不是也这样呢?如果是这样,平时对优秀学生同样要多关注、多观察、多了解,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熟悉所有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俊”,也要发现他们的“丑”。
其次,要多措并举,有的放矢。“小茹”能够在班级里“一枝独秀”,可见其天资聪颖、优点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小茹”等学生时,绝不能简单粗暴,必须运用适宜的方式方法,讲究教育艺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他们乐于接受,谨防无意中伤害到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是要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营造人人为班级增光添彩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对优秀学生加强个性化教育,重在发展他们“跳出小我为大家”的素质;三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家访工作,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形成共识、凝成活力,促进优秀学生日臻形成更为健康的人格。
最后,要持续作为,充满期待。“人无完人”,正如“金无足赤”“瓜无滚圆”,即便是再优秀的学生,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现了优秀学生的“丑”,班主任切忌心急火燎地指望一招搞定、一次摆平,需要做好持续作为的思想准备,因为相比较而言,不少优秀学生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发现、对待其身上的“丑”比较敏感,也有些讳疾忌医的心理。教师必须明白,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教师不妨“慢工出细活”,让优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此外,还要做到张弛有度,不能让优秀学生感觉总是被班主任盯着不放,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优秀学生“百俊遮一丑”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高度重视。班主任需要认真反思日常班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方面,多措并举地促进学生不断陶冶情操、提升品格,坚持不懈地用心用情对待优秀学生的“丑”,让优秀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成为同学们虚心学习、奋力追赶的好榜样。
王老师是一位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名叫小茹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很强,深受老师和同学好评,在班里可谓一枝独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后来,涵涵转学到该班。她不仅学习成绩同样出色,而且对同学们也总是有求必应,感召力很快赶上了小茹。期中考试后,涵涵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
一次,学校组织百科知识竞赛,每班有两个参加初选的名额,涵涵与小茹都顺利入选。王老师让她俩分头查找资料,互通有无、共同学习,争取都能入选。涵涵把自己查找的资料都发给了小茹,小茹却说家里的电脑坏了。涵涵继续查找资料,认真整理好再次发给小茹。不久后结果就出来了,小茹通过了初选,涵涵则遗憾地落榜了。
王老师安慰涵涵,说是以后还有不少机会。涵涵委屈地说出了实情,有同学也证实——小茹家的电脑并没有坏,她是不想把自己查找的资料给涵涵,才故意说电脑坏了。为此,王老师心里五味杂陈……
由“小茹家的电脑坏了”,我想到了班务管理过程中,不少班主任都发现过、也感到颇为棘手的优秀学生“百俊遮一丑”现象。
所谓“百俊遮一丑”,就是优秀学生身上很多很多的优点,遮住、掩盖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缺点或不足。如上文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小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深受老师和同学好评”,在班上“一枝独秀”,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然而,她在很多方面的“俊”,却模糊、屏蔽了大家平时难以发现的“丑”——得失心太重,不能与同学真诚合作,“涉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因为在准备参加学校百科知识竞赛的过程中,她一方面悄悄学习了同学涵涵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却故意说家里的电脑坏了,不与涵涵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结果,自己顺利通过了初选,本来应该是同伴的涵涵却意外落榜了。
说实话,有些优秀学生的“丑”,如果不仔细观察,或者不在某些特殊时刻,就不容易发现。有的班主任遇见了“小茹”的“丑”,往往会深感意外、惊诧不已,就可能会失去理智、方寸大乱,严肃批评、动辄训斥,其结果很可能会背离初衷,甚至会大相径庭,“好心办了坏事”;有的则“老好人”思想作祟,生怕“得罪”“伤害”学生,于是置若罔闻、“一笑了之”,更加谈不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了。小茹与涵涵的班主任王老师发现了“丑”,心里五味杂陈,说明他是一位对班务工作非常认真、对学生成长高度负责的班主任。
所幸的是,王老师发现了小茹的“丑”,除了心里五味杂陈,更是着急、焦虑,思考着如何让小茹的“丑”可以尽快消除,只是短时间里“没想好怎样就此事与孩子谈谈输赢,谈谈竞争,谈谈友谊……”的确,小茹的“丑”已经有所暴露,而且这一“丑”不可忽视,更不能任其发展。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的加深,要想治理、消除这一“丑”,就会难上加难了。
是啊,该怎么办呢?笔者以为,“王老师”们不妨在这样三个方面下些功夫,力争让“小茹”们的“俊”更俊,而“丑”则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首先,要加强反思,寻找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茹”的“丑”也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形成的,总会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必然会出现一些苗头性的现象。班主任尤为需要反思的是,平时有没有因为觉得“小茹”是优秀学生,就完全放心、放手,所以,疏忽了观察、了解“小茹”日常在学习、生活、娱乐以及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导致一些苗头性问题出现后,自己却视而不见,甚至是熟视无睹。对“小茹”是这样,对其他“小茹”是不是也这样呢?如果是这样,平时对优秀学生同样要多关注、多观察、多了解,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熟悉所有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俊”,也要发现他们的“丑”。
其次,要多措并举,有的放矢。“小茹”能够在班级里“一枝独秀”,可见其天资聪颖、优点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小茹”等学生时,绝不能简单粗暴,必须运用适宜的方式方法,讲究教育艺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他们乐于接受,谨防无意中伤害到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是要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营造人人为班级增光添彩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对优秀学生加强个性化教育,重在发展他们“跳出小我为大家”的素质;三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家访工作,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形成共识、凝成活力,促进优秀学生日臻形成更为健康的人格。
最后,要持续作为,充满期待。“人无完人”,正如“金无足赤”“瓜无滚圆”,即便是再优秀的学生,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现了优秀学生的“丑”,班主任切忌心急火燎地指望一招搞定、一次摆平,需要做好持续作为的思想准备,因为相比较而言,不少优秀学生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发现、对待其身上的“丑”比较敏感,也有些讳疾忌医的心理。教师必须明白,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教师不妨“慢工出细活”,让优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此外,还要做到张弛有度,不能让优秀学生感觉总是被班主任盯着不放,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优秀学生“百俊遮一丑”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高度重视。班主任需要认真反思日常班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方面,多措并举地促进学生不断陶冶情操、提升品格,坚持不懈地用心用情对待优秀学生的“丑”,让优秀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成为同学们虚心学习、奋力追赶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