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在古意今韵里奔竞升抟
□周冰心
文章字数:
  徜徉于古吴大地,回溯历史上“扬州十日”“江阴屠城”“嘉定三屠”,是谁在为人格、尊严而战?是哪一代、一群满赋忠义刚烈、侠士遗风的古吴人,是何等的壮烈文风才能浇灌出这样一群血肉之躯?
  今天,这些气贯长虹的侠气、刚烈气流还在民间荡肠、撞击、回响,千百年来,这股气流余音,不绝如缕,在江南从未中断,这就是江南的迷人、叹绝之处。处在江南一隅张家港的朱建刚即是传承这种文风衣钵的当代隐侠。多年来,他推崇《酉阳杂俎》和《世说新语》的洒脱、放逸、探幽文风,心心念念着总是将侠气之风化为江南意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朱建刚孜孜矻矻,浸淫在楹联创作中,创作了上千首楹联,题材多样,词韵新意迭出,可以击节吹篪,亦可一唱三叹的激情文字,堆垒起一座座升抟烽烟,奇崛意象和隐侠文风引来楹联界一片惊诧之声。
  历史苍烟里,站在江阴城头,守城志士让朱建刚落泪簌簌,提笔承千钧之重,荣辱、悲怆一起袭上心头:“凭栏几振衣,看夕照沉沦,一万里河山血色;抚剑空垂泪,问英雄安在?五千年白骨楼台”(《吊严应元守城处》)。
  对大自然歌吟的词章联句,文风一如侠客携剑,挟风带电,从豪迈到激越,东西南北中河山皆在彀中。
  “快意一登临,遍抚阑干,云浪天风皆入眼。大江自流去,幸留我辈,香花顽石共听经。”(《一登狼山》)“问何年日从天河倾注,东南浩荡,唤几个乖张潦倒之徒,携酒囊书,时维三万六千顷潮来月满;趁此风光任衣袂飘凌,肺腑豁开,做数声驽蹇荒唐之语,瞠睛箕踞,遥看七十又二峰雁落云回。”(《秋夜游太湖》)狼山在长江北岸的南通,身处江南的朱建刚日日遥见,但遥望却“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江之隔,风物、方言、风俗已是咫尺天涯,所以要一登再登,只为在北岸看风华绝代的长江之南,南北两岸一如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互为至美。太湖当然是江南人的精魂,那里寄托了江南人太多的情感,在朱建刚笔下,太湖丰赡、阔大如斯,但也包容流情风月、命运蹇薄,呢喃细语如西子柔情。
  历史咏叹方面的词章,有由人谈史,也有感叹史事沉浮,还有触史谈人,人史交杂,互为影响。“政苛雍州则愤,谪居溪室而悠,水火性情,迁位犹能悯天下;诗同梦得齐名,文与昌黎并重,风雷笔墨,后人不敢号河东。”(《柳宗元》)“人间烟火, 终成灰烬;天际流霞, 不过流光”(《读史有感》)。
  励志放诞的楹联较多,大多显示出作者秉承中国文化的唱和传统。“生也情多负累,水流不改青山色;快哉醉后疏狂,夜半犹闻剑气声”(《自题》)“年少莫徘徊,但逢剑岭琴川,恣情领略;青春不遗憾,只把诗花词草,放胆撷来。”(《写给楹联班的学生》)“尺牍之间,星辰大海;利名以外,风骨灵魂。”(《致讲台》)。
  自我追问和描摹他人的词章是朱建刚最为长袖善舞的,这类诗联也创作的最多,“名士本无双,公是第一流神仙人物,诗草剑花天上有;精魂曾不远,今带三千里江海潮声,玉箫彩凤日边来。”(《生挽》)。
  这里展示的仅仅是朱建刚卅年楹联创作生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三十年来他献给无尽的大地和孤独的星空。写作楹联、诗词对他来说,是与历史、世界、人生、远方对话的一种方式,他在古吴大地上的吟唱着金石之音,呼啸而出一股侠隐之风、赤子之心,会流转在江南上空,衬托着他忧心茕茕、感时忧国的老青年模样,他的带着温度的诗词会走向未来,会让人得到新旧精神对流带来的欢愉感。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