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文章字数:
上午,经过五(一)班,教室里传来一阵吵闹,“你今天必须把这事给我说清楚,马上,立刻,不然,请家长!”李老师在讲台上吼起来,涨红着脸,有些手足无措。“你请噻!你请噻!我就不给你说。”一个男生委屈巴巴地站在台下,不甘示弱地倔着。教室里鸦雀无声,看样子说崩了。我请出李老师,低声劝慰:“深呼吸,深——呼——吸。”事后了解,事情很小,只是两人情绪上了头,一度互不相让,才引发了这一番对峙。
类似像这样的情形,我也曾遇到过,且教训深刻。经过深刻反思与学习,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一套管理“兵法”——“留台阶”。一方面,“留台阶”有着它的合理性。从认识层面看,化用爱因斯坦的话就是:“教育的意义,应该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方法层面看,教育不是战场,不应“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应“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另一方面,“留台阶”的作用是相互的。从心理效应看,有利于稳控情绪,避免事态激化,促进双方情感共鸣;从结果导向来看,有助于问题解决,就像过独木桥,双方都顺利通过,无非一先一后罢了。
从我的班级管理实践来看,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曾经我在一个特别棘手的学生身上试过此方法,有效性也得到了验证。
第一步,“避其锋芒”——不刺激、不对冲。
袁永久在小学就很有名气,爱打球,爱逃课,爱打架,进入初中时分到我班上。永久个子高大,脸上总是流露出一种痞子气,穿衣总敞着怀,头发长长地斜着飘,说话很大声,推门很用力,上课时头埋进书堆里,下课经常纠集三两个同学在校内横冲直撞,人见人烦,搭班老师叫苦不迭。这个特殊角色,令我不得不认真对待。于是,我勤跟班,暂不和他“正面交锋”,也不让他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在等待和瞄准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很快,他的“表现”来了。连着几天的数学作业没完成,数学课上还故意制造喝倒彩等事端。数学老师“动口”教育,没料到他“动手”,朝老师扔数学书,狠狠地拉开教室门,扬长而去。
第二步,“让其发声”——让他说、让他悟。
晚自习,我找永久到办公室谈话。先让他说说数学课上是怎么回事。待他说完后,又从他话里找出一些话头,继续让他回应和解释。比如,“你说的‘课堂太闷’这点,我听来听去都不太明白,你能再详细说一遍吗?我想具体了解一下。”说着说着,他也发现他叙述的事情与之前的观点好像不那么合拍,吞吞吐吐起来。连续几天,办公室没人时,我就找他谈话,要么接着说那天发生的事,要么延伸到作业未完成、穿衣敞怀、留长发、把教室门撞得碰碰响等事上来。一开始,永久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几个回合下来,他慢慢疲乏了,有些烦了,但又不好发作。因为我只做虚心的“发问者”“倾听者”,不置评论,让他在陈述和解释之间去慢慢梳理。一两周下来,班里的同学反映,他的躁劲儿好像有点小了。
第三步,“给其面子”——给方向、给动力。
通过他的话语,我也了解了很多有关他的信息。这是一个从小被爷婆骄纵,被父母责骂,又在学校遭受冷眼,饱受他人非议的扭曲性格的少年。做好他的工作,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他说到他个子高、身体好时,我就问:“个子高,是好事。你用你个子高的优势,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于是,我瞅准机会在晨会时提议:“我们班的门比较高,和永久同学很般配,让他当门长,负责开门关门保护门,如何?”此后,教室门保护得很好。他说到他篮球打得好时,我就问:“怎么个好法?你给我讲一讲。”待时机成熟,我让他牵头组建了班级篮球队,同时,抛给他制定球队公约、活动计划、活动目标等任务,让他明白打球也有很多担当和学问……出其不意的一番话、一个安排,令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在我的影响和争取下,各科老师都有意无意地高看了他一眼,不刺激,不升级,关键节点“让让路”,有时迂回一下,“柔性化”处理。三年时间,永久同学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时不时还会出点小问题,但都在预期之内,没对班级造成影响,他也顺利初中毕业了。
对学生“留台阶”,表面看是一种“示弱”,实质上是一份尊重、一份理智而非情绪化的表达,是一场冲突中的“控场”,一个拉近师生关系的策略,一个解决问题之道的起点。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中,善于“留台阶”,是班级管理智慧的一种体现。
类似像这样的情形,我也曾遇到过,且教训深刻。经过深刻反思与学习,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一套管理“兵法”——“留台阶”。一方面,“留台阶”有着它的合理性。从认识层面看,化用爱因斯坦的话就是:“教育的意义,应该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方法层面看,教育不是战场,不应“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应“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另一方面,“留台阶”的作用是相互的。从心理效应看,有利于稳控情绪,避免事态激化,促进双方情感共鸣;从结果导向来看,有助于问题解决,就像过独木桥,双方都顺利通过,无非一先一后罢了。
从我的班级管理实践来看,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曾经我在一个特别棘手的学生身上试过此方法,有效性也得到了验证。
第一步,“避其锋芒”——不刺激、不对冲。
袁永久在小学就很有名气,爱打球,爱逃课,爱打架,进入初中时分到我班上。永久个子高大,脸上总是流露出一种痞子气,穿衣总敞着怀,头发长长地斜着飘,说话很大声,推门很用力,上课时头埋进书堆里,下课经常纠集三两个同学在校内横冲直撞,人见人烦,搭班老师叫苦不迭。这个特殊角色,令我不得不认真对待。于是,我勤跟班,暂不和他“正面交锋”,也不让他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在等待和瞄准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很快,他的“表现”来了。连着几天的数学作业没完成,数学课上还故意制造喝倒彩等事端。数学老师“动口”教育,没料到他“动手”,朝老师扔数学书,狠狠地拉开教室门,扬长而去。
第二步,“让其发声”——让他说、让他悟。
晚自习,我找永久到办公室谈话。先让他说说数学课上是怎么回事。待他说完后,又从他话里找出一些话头,继续让他回应和解释。比如,“你说的‘课堂太闷’这点,我听来听去都不太明白,你能再详细说一遍吗?我想具体了解一下。”说着说着,他也发现他叙述的事情与之前的观点好像不那么合拍,吞吞吐吐起来。连续几天,办公室没人时,我就找他谈话,要么接着说那天发生的事,要么延伸到作业未完成、穿衣敞怀、留长发、把教室门撞得碰碰响等事上来。一开始,永久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几个回合下来,他慢慢疲乏了,有些烦了,但又不好发作。因为我只做虚心的“发问者”“倾听者”,不置评论,让他在陈述和解释之间去慢慢梳理。一两周下来,班里的同学反映,他的躁劲儿好像有点小了。
第三步,“给其面子”——给方向、给动力。
通过他的话语,我也了解了很多有关他的信息。这是一个从小被爷婆骄纵,被父母责骂,又在学校遭受冷眼,饱受他人非议的扭曲性格的少年。做好他的工作,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他说到他个子高、身体好时,我就问:“个子高,是好事。你用你个子高的优势,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于是,我瞅准机会在晨会时提议:“我们班的门比较高,和永久同学很般配,让他当门长,负责开门关门保护门,如何?”此后,教室门保护得很好。他说到他篮球打得好时,我就问:“怎么个好法?你给我讲一讲。”待时机成熟,我让他牵头组建了班级篮球队,同时,抛给他制定球队公约、活动计划、活动目标等任务,让他明白打球也有很多担当和学问……出其不意的一番话、一个安排,令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在我的影响和争取下,各科老师都有意无意地高看了他一眼,不刺激,不升级,关键节点“让让路”,有时迂回一下,“柔性化”处理。三年时间,永久同学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时不时还会出点小问题,但都在预期之内,没对班级造成影响,他也顺利初中毕业了。
对学生“留台阶”,表面看是一种“示弱”,实质上是一份尊重、一份理智而非情绪化的表达,是一场冲突中的“控场”,一个拉近师生关系的策略,一个解决问题之道的起点。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中,善于“留台阶”,是班级管理智慧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