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拐角处的阳光
□施海兰
文章字数:
  周四下午照例接受班主任的预约,对九年级的一位男孩儿做一对一心理疏导。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布置一新,窗帘是淡淡的灰夹着浅浅的蓝,豆绿色的沙发上摆放着几个整齐的抱枕,午后阳光和暖,透过窗子投射在资料橱柜上,洒落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候男孩儿的到来。
  班主任给我反馈,男孩儿学习不错,但最近状态不好,几天连续失眠,赶着今天下午第一节体育课的空当儿和我预约,男孩儿如约而至,感谢这份信任。
  刚进来时孩子很拘谨,有点儿不知所措,后来看我一直微笑,也就慢慢放松下来,做了沙盘游戏,解读出当下的恐慌焦虑,内心的渴望和向往。孩子还是没有完全放松下来,播放一节冥想音乐——《连接心,连接爱》,冥想过后孩子身体舒展,明显放松了许多。男孩儿告诉我,他的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家里也没有能够沟通说话的人,爸爸对于他,只有考取重点高中的期待,平时几乎不沟通。他和奶奶稍微亲近些,但也只是停留在有问有答的层面,和妈妈尝试过沟通,但妈妈敷衍他,慢慢地也极少沟通。长此以往,男孩儿找不到可以说心里话的人,渐渐地把内心包裹起来。他说他很是留恋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想离开这里,想到别的城市读高中。沙盘游戏里他选了一个被捆绑在十字架上的人,是有心理投射的。
  眼前是一米七的大男孩儿,白白净净,但是眼里几乎没有光泽,表情僵硬,不夸张地说,有点如鲁迅笔下《故乡》里的中年闰土。拍拍孩子的肩膀对他说:“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我看到你特别上进,非常善良懂事。”孩子眼眶有点湿润。此时,阳光不偏不倚照进来,暖暖的。
  透过孩子,我看到了一个被层层硬壳包裹着、动弹不得的弱小生命。在家里,他无处躲闪,几乎没有个人空间和隐私;在学校里,同伴不接纳,内心不自信,无法敞开心扉,更无法释放天性,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我给他画图解析他,他不住地点头,应该是说到他心里去了,便鼓励他慢慢突破自己,先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勇敢做回真正的自己。告诉他,虽然这一步很艰难,但很有意义。
  因为时间有限,我最后送他了一个本子,告诉他我办公室的位置,也鼓励他用本子和我交流,我们之间绝对保密。他微笑着将本子带走,像带走了一份希望。
  看着他神情放松地走出咨询室,好像透过他也看到了我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善良单纯的,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好上加好,需要成长的反而是我们父母,我们的觉知能力、反思能力、共情能力等,我们不给孩子添堵就很好了。
  目送着男孩儿渐行渐远,在楼梯的拐角处,一缕阳光投射过来,和暖地洒在他的校服上。我祝愿:男孩儿的步伐一直这样轻盈下去!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