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对症下药让“搁浅的小舟”重扬风帆
□马书明
文章字数:
  拿到分班花名册,第一眼便记住了小清的名字,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成绩只有二十多分,我翻开她的素质报告单,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评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作业不做或敷衍了事;数学成绩不理想;一上课就打瞌睡,存在厌学情绪……”评价等级无一例外都是“B”,再次打开她的暑假作业,我傻眼了——整整的一本书,几乎找不到笔墨的痕迹!询问上学期和她同班的学生,听到的全是对小清的“控诉”:不爱学习,完成作业不认真,数学成绩差。
  听着同伴的“控诉”,我反倒心疼起小清来,也迫切地想认识这个即将让我“头疼”的孩子……
  两周的交流与接触,我摸清了这个孩子不爱学习数学的原因:一是学习基础没打好,数学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的断层导致孩子学习很吃力;二是面对孩子的学习困境,家长长期处于“漠视”态度导致孩子自我认知不够、学习动机不强;三是长期的挫败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导致孩子对学习始终没有多大兴趣。在与她的谈话中我问:“你将来打算做什么职业?你数学成绩想达到多少分?”她摇头或沉默。当我再问她对数学的学习有无兴趣时,她的答案是:对自己学习没有什么要求,上数学课时翻翻课本,课堂知识能听一点算一点;回家如果没有父母监督,自己的家庭作业完成困难……
  课堂上,我也观察小清的学习状态,40分钟的课堂,几乎每10分钟我都要提醒她一次。课堂上的她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校内作业不能自主完成。
  这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一次次二十多分的成绩伴随家长一遍又一遍的指责,使这个孩子最终对自己的数学丧失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下定了帮助小清走出困境的决心,我首先从改变她的家庭环境入手。在与孩子父母的沟通中,我告诫他们要重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肩负的责任和意义,要求他们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要有期望并能以身作则,陪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与此同时,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鼓励小清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与勇气。得知小清做操动作规范,我推荐她参加学校大课间领操员选拔并成功当选,看到她每天阳光自信地站在主席台上为全校学生带操,我真替她高兴。一段时间过后,她找我说想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去,我知道那个自信的孩子回来了。我告诉她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我也答应全班同学陪她一起进步——课堂上我力求增加数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培养她的学习兴趣;课后我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她补齐以前落下的功课,弥补其知识上的断层;同时,班上其他54名孩子加入到帮助小清的行列,他们用孩子的方式激励小清,陪着小清一天天改变。
  半学期过去了,课堂上再也看不到那个东张西望、挠头抓耳、问东答西、40分钟如坐针毡的小清了,她在课堂上开始举手、学习上变得主动、开始自觉交作业,尽管她还是有许多不会做的题目,尽管数学成绩只有70多分……
  从小清身上,我看到了厌学情绪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危害,小清的改变,也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父母、同伴对于厌学情绪学生的积极影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与同行分享:
  一、走进孩子的心灵,唤醒奋发向上的勇气
  有厌学情绪的孩子一般成绩不高,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常受到家长的责备、同学的冷遇,这些往往导致他们对学习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谈不上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帮其找出“病因”并和孩子父母、同学一起挖掘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其重拾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课堂上要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课后要发动同伴对他们开展个性化的帮扶活动,让其时刻接受来自周围同伴给予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他们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孩子的进步内驱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如果他们能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采用多种方法,促使他们做出积极的反应,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如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环节、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励他们求知欲望的刺激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厌学为好学的育人目的。
  三、建立良好的家校联动,实现合力育人效果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大部分和家长脱不开干系。针对部分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科学的教育态度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积极通过家访活动、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在心理或学习能力上的障碍和缺陷,转变其教育方式,并引导家长用积极的事例去感染他们,帮助其从迷茫中觉醒,从落后中崛起,最终实现厌学到乐学的转化。
  总之,作为教师,总能遇到,如天生智力不够、家庭环境不好、在生活中可能遭遇过不幸等困境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只只搁浅在岸边的小舟,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原因并帮助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只要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定能帮助这些搁浅在岸边的小舟重新扬帆远航。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