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减分限制能否“吓退”非应届毕业生?
□茅 亩
文章字数:
  不少地方2024年中考招生政策中列明,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中考成绩扣减一定分数后再参加录取。
  政策中所说的非应届毕业生,包括复读生和社会考生。各地限制中考复读的政策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例如,江苏淮安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今年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减10分后参加录取,从明年起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减20分后参加录取,并将进一步扩大减分分值或限制报考四星级高中。常州今年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时按中考成绩减30分投档。可以看出,减分参加录取、限制报考优质高中是常见规定。北京、厦门等地也有类似政策。
  对这样的政策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解释通常是,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为了避免学生复读刷分,占用有限的义务教育资源,维护中考的公平性。有教育研究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非应届生来说,没有必要再去复读,鼓励一部分学生流向职业类学校,加强技能类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些解释和建议,都有各自角度下的道理。但是,一味用种种手段强加遏制初中毕业生上高中、上优质高中的愿望,或者简单讲些大道理、口头鼓励一下初中毕业生别上高中、去上职业学校,在教育的本质意涵上,恐怕都对培育人才起不到太好的效用。
  中考复读现象背后,究竟有什么因素?复读对一些毕业生来说往往出自两个目的:一是不想上职校,考上高中就行。二是不想上一般水平的高中,瞄准的是优质、名牌高中。而这两条道路,通向的都是考大学、考好大学的目标,也可以说,都是要避开落入职校、接受职业教育的“窘境”。尽管现在就读职校也可以考专科和本科层次的大学,但是升入的大学几乎全是职业教育类院校。由此可见,复读现象不单是教育行政部门所说的是挤占义务教育资源、不利于维护义务教育公平的表面和浅层问题,而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指向及其带来的不同的就业方向和待遇等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非一日所积累而成,也非单纯在教育领域内就可以破解。
  就教育层面来说,长久以来中考录取是一个单纯以考试分数高低来决定取舍的简单、机械的模式。这种模式不能有效、全面地比较、选拔出具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在今天,经过中考,客观上必定造成部分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另一部分进入职业学校。即便说,升入高中单纯以一次卷面考试分数高低来定取舍,尚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进入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如果也单纯以分数高低来定取舍,则与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不符合了,考查其技术技能素养和水平,才是理所应当的。这就涉及中考模式的改革了,因此,中考政策的设计当对此进行思考和改进。
  在根本上,更应该不断着力和推进的地方是如何让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平起平坐,让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升学、就业、经济和社会待遇等方面全面地获得成就感。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政府、企业、学校等相关主体要合力共为。简单说,就是要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视同仁,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获得感无差别、有平等、享尊荣。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