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最美的惩罚
□袁秋杰
文章字数:
  感叹于一个故事。在非洲南部,有一个古老的巴贝姆族,该族至今还延续着这样一种风俗:如果族内某个人犯了错误,族长便会召集所有的人开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罚。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惩罚方式:每个族人,按长幼顺序,依次用真诚的语言,历数他为部落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或其优点,并给以实事求是的赞美。每个人在发言时,要尊重犯错误的人,不能出言不逊,也不能虚构事实,且每个人不能重复别人的内容和观点。所有人“赞美”完毕,接着举行盛大庆典,全族人载歌载舞,庆贺犯错者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这种“赞美式”的惩罚方式,真是高明至极,令人赞叹。它既让犯错者保留了尊严,又避免了粗暴的说教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让犯错者认识到大家对自己并没有失去希望,从而能够在宽容的氛围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时,不禁汗颜。
  每当学生犯错误,也无非是让学生写一份检查、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或为同学们唱一首歌,可时间久了,学生也习以为常,难以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对学生的“严厉”批评,学生也见怪不怪,犯错误也总是屡屡发生,惹得任课教师意见较大。“教育是离不开惩罚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一门高难度的艺术,能否真正驾驭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
  强是我半途接班令人最头疼的一个学生,脑瓜灵活,但不善于学习,经常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上课说话,吃东西,给女生写纸条,是他的“家常便饭”,以致老师有意见,学生也反感。这不,大课间操时又把小华打了一顿。对此,我绞尽脑汁,决定临时召开一次班会,对其进行“惩罚”。
  班会课上,我提高了嗓门说:“有请强到前边来。”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将要面临什么,显得桀骜不逊,昂着头,嘴里嘀咕着,“不就打了华一顿吗?又没有打伤,至于这样吗?”声音虽小,但我还是听清楚了,仍旧装着无事的样子。强来到前边,目光斜视窗外,显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
  我说道:“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免犯一些小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它。我们看人要多看他的优点,少看他的缺点,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进入初中以来,强身上有多少优点,按顺序每人说一条,不能重复。”顿时,下边一片哗然。“强是每天最早进教室的!”“黑板擦得最干净的是强。”“有一次,班里的自行车摆放不齐,我发现是强摆好的。”“运动会上,强在长跑项目上曾拿了全校第一。”……听着同学们真诚地列举他的优点,强不禁低下了头,眼圈红红的。我也深感内疚、惭愧,强身上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优点,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怎么没有发现呢?自此,强端正了态度,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逐渐融进了班级,也为同学们所接纳,犯的错误也渐渐地少了。学期末,还被评上了“最佳表现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个学生都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因自控能力较差,又伴随叛逆心理的出现,犯错误在所难免,而且这种错误可能是持续的,反复的,那么改正它,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沟通、理解、包容,学生是能够认识自己错误并加以改正的。相信,世界上每一朵鲜花都是美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