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理性看待“上班穿丑衣服”
□张玉胜
文章字数:
  节后上班,许多年轻人决定拿出压箱底的丑衣服、旧衣服,甚至总结出的“恶心穿搭”还成了互联网热搜。这些看上去不修边幅的年轻人被戏谑为“在办公室没有在乎的人”。衣柜里偶尔的亮色或许已经是当代打工人最后的温柔。有种说法是,上班之后衣服分成了两类,好看的衣服根本不想穿去上班,丑衣服旧衣服都留着上班穿。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当下的许多年轻人却宁愿穿着“丑衣服”上班,俨然一副不修边幅和满不在乎的邋遢模样。其实,这并不是用“以丑为荣”来自贱形象的刻意所为,而是反映出一种轻松随意、淡化“班味”的职场心态。对于其背后顺理成章的助推因素,不仅需要世人的理解与包容,更呼唤了未来职场要以人性化的环境塑造来顺应与调整。
  对于职场的衣着打扮,过往年轻人是很在意的,他们总希冀以时髦靓丽的着装外表给同事和上司留下美好印象。可如今的年轻群体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或许是有几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首先,通勤时间受限让许多年轻人不愿花时间精致打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中国主要城市中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其中北京单程平均通勤时耗47分钟,属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上海、重庆、青岛等地单程通勤时耗超过40分钟。这种快节奏让很多职工都无暇注意上班打扮。现实中有人表示:有时候顾不上洗脸,只用毛巾或洗脸巾擦一下眼睛就出门;还有人索性将奶茶包装袋或外卖袋当背包,装上充电器等物品上下班。这种不再精致穿搭的现象,也被戏称为“没有在乎的人了”。
  其次,职场压力增大也让年轻人无心和无力顾及外表。每天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强度的职场压力,让年轻人早出晚归,没有多余的精力搭配衣着。与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打扮上,倒不如以充足睡眠养精蓄锐,让工作状态饱满有力。曾有一家出版社的00后编辑给自己定下上班的着装标准:头发不乱,衣着随心,快意舒适,气色要好。还有一部分年轻人甚至视“上班精致”为羞耻,如果在公司打扮得光鲜亮丽时,就会感觉局促、紧张和不安。
  其三,便利的生活方式对年轻人的消费与着装观念产生了影响。三年疫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反映在消费观念上,便是不再追求外表华丽,而是注重实用和性价比。网购让年轻人轻松购物、舒心买衣;反映在职场上,就是衣着打扮是否亮眼不再是职场人的关注焦点,主打保暖、防风和遮挡的衣服是多数普通打工者的选择,甚至有人索性手边有什么就穿什么。衡量职场竞争力的标准,也不再是时髦外表,而是内在技能与工效。
  其实,压箱底的旧衣服只是陈旧与过时,并不是“丑”;当年购买之初同样透着“美”;穿着旧衣服上班非但不显丑反而反映出废物利用、旧衣新貌、节约资源。围观“上班穿丑衣服”的话题,需要人们包容、点赞、支持年轻人“会过日子”的务实态度和观念,要唤起劳动者不比外表拼素养的就业理念,更企盼企业管理者据此反思,以制度与褒奖带头倡扬“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职场文化。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