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岐山臊子面
□杨新乾
文章字数:
  岐山臊子面历史。岐山,是西周的发源地,传说约三千一百年前,周文王带族人打猎,行至渭水河畔,见一蛟龙兴风作浪,遂引弓放箭,射落蛟龙。因为人多肉少,便将蛟龙肉剁成小块,做成臊子,以臊子和岐山醋为主料做汤,下面食之。吃完面条后,又将汤倒回锅里,万余人均尝到了蛟龙肉。
  岐山臊子面入俗。岐山香醋为五谷发酵酿造而成,家家户户均会酿醋,岐山臊子若离开岐山香醋则不正宗。传说岐山醋是姜子牙的妻子发明的,时至今日为保证醋味纯正,做醋时还有贴“姜太公在此”护符的习俗。岐山人从孩子出生、满月、过岁、过节、结婚、去世为止,均离不开臊子面。对年轻人来说吃臊子面,则意味着有喜事;对老年人来说吃臊子面,则意味着快要离世。岐山至今过大事都是吃二顿,早晨臊子面,中午菜和馍。岐山人一顿不吃面,就觉得一天没吃饱。臊子面融进了岐山人的血液,伴随着岐山人的生命。
  岐山臊子面格味。格味就是特别入味的意思。臊子肉用猪肋条肉加醋加辣慢火炒制而成,油肉分离,肉香而不腻。汤以姜、醋和少量菜籽油、糖炝制而成。面以手工面为主,薄而筋道。底汤菜用红萝卜、豆腐、蒜苗炒制而成,再配上漂菜(木耳、黄花菜、鸡蛋饼、蒜苗或韭菜)。真是清汤游白龙,红云嵌翡翠,五色融其中,吸溜入口,“酸、辣、香、薄、筋、光”特点尽显,尽是人间滋味。
  岐山臊子面有戏。岐山被评为“中国臊子面之乡”,岐山臊子面被评为“中国名小吃”,多次在“舌尖上的中国”播映,也曾在“中国名面大比拼”网络投票中问鼎华夏。岐山县大力发展“一碗面”经济,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正在“申遗”。有历史的厚重,有民俗的根基,有精美的韵味,有精神的传承。三千年精做细烹,在易老的岁月中,有不朽的灵魂,有戏!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