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记
文章字数:
题记
居长安三爻,抬脚可登清凉山。三爻,隋文帝大兴城南的第三处山梁。因山上有清凉寺,便名为清凉山。读写之余,散步歇脚,所思所感,随手记之,曰清凉山记。
一
凤鸣于岐,翔于雍,栖于凤,神话化为现世,此地名凤州,今称凤县。
三十年后我又来。《凤州城记》刊于《散文》1988年第3期。
航天基地科学家张贵田,他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后,来到了这片群山环抱的僻壤,研制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贡献卓著。地处凤州的红光沟,嘉陵江源头的科学之神,如火凤凰,光耀太空。
早在抗战时,外国友人艾黎就曾在此进行工合活动,旧居的窑洞尚存。
在两当起义策源地纪念馆,重温习仲勋等前辈的足迹,从此地至照金至延安,血与火的历史,堪为神话。
灵官峡,是嘉陵江边宝成铁路游览景地,云雾缭绕,奇峰苍翠。世人知此地,源自作家杜鹏程的散文《夜走灵官峡》,入选课本后,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江水仍在崖下流动,时间在流逝,而人文精神永传。
凤县,奉献,听此地人说这两个词,同音,亦同义。
二
前不久去了张载祠,除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外,他的“气体论”被视为认知世界的论断。“气体论”是说大自然中一切可视的物象,皆源自气,气聚则存在,气散便消失。
那么人的存在也是,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咽气便亡了。又说物质不灭,人亡后化为另一种形象存在,只是不可视见而已,这恐怕也是“量子说”的灵魂之存在。说话的人没死过,未经实践检验是否是真理,也是一种类似“上帝说”的自我安慰而已。
人的肉体百年会腐,木质器物千年也烂,钢铁矿物质亦然。而源自土与火的陶瓷永世不灭,证明土地永恒,天地永在。
气,是空气,空而不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念叨阿弥陀佛聊以自慰罢了。
三
文友发来微信,图片加文字,问我此人是不是我写的《市长张铁民》一文中的秘书?我一看是胡太平,怎么在昨天去世了。恪于职守,官至副省级检察长,六十五岁,令人惋惜。
1984年秋天,我采写张市长,胡太平任市长秘书,三十岁,风华正茂,厚道实诚。他作为向导和我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穿梭,采访数十人,帮我梳理张市长生平,始成文稿。
三十五年过去了,再不曾谋面,但我还是关注着他的踪迹。
斯人已逝,我找出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我写铁市长》一文,重温提及胡太平的文字,历历往事,如在昨日:
一个秋雨天的午后,我如约骑车子赶到了省医院干部病房采访张市长。秘书胡太平在门口等我,带我走进一楼南面的一间病房。市长显然是刚刚接受完治疗,从病床走到了外边的会客室。他很爽朗地笑着,吩咐我坐在沙发上,然后点燃了一支烟亲切地同我攀谈。
谈到采访,张市长原先是不愿意让人写他的,但现在想想,快到站了,总结一下工作也好。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为他的坦率所感动。他特意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分寸,不要只写了他的好而显得别人不好。他让我先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需要他谈什么,他会坦诚地讲出来的。他一边说,一边给胡太平交待,提到需要采访的市委、市政府及一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等,他就把熟悉情况的一些人名让我记下来由胡秘书负责联系。
接下来,我和胡秘书相约,由他引见或联络,我有时乘车,有时骑自行车,有时还步行,我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追寻“铁市长”的足迹。
《市长张铁民》很快在《延河》1985年第五、六期发表。当我把刊物送到张市长的手里时,他真切地说:“谢谢。”后来我问过胡太平,他说市长是在病床上断断续续读完的,医生多次劝说市长不能再劳累,要好好休养。谁知,没过几个月,张市长的病情严重恶化,一口痰没上来,就离开人世了。
四
读伯涛诗,偶成:别离海南二十年,依稀梦里海连天。今咏老友伯涛诗,尽是酸辣苦甜咸。东坡花甲归去来,吾辈还乡爱田园。莫道天涯与海角,冬日遥寄寸心寒。
居长安三爻,抬脚可登清凉山。三爻,隋文帝大兴城南的第三处山梁。因山上有清凉寺,便名为清凉山。读写之余,散步歇脚,所思所感,随手记之,曰清凉山记。
一
凤鸣于岐,翔于雍,栖于凤,神话化为现世,此地名凤州,今称凤县。
三十年后我又来。《凤州城记》刊于《散文》1988年第3期。
航天基地科学家张贵田,他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后,来到了这片群山环抱的僻壤,研制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贡献卓著。地处凤州的红光沟,嘉陵江源头的科学之神,如火凤凰,光耀太空。
早在抗战时,外国友人艾黎就曾在此进行工合活动,旧居的窑洞尚存。
在两当起义策源地纪念馆,重温习仲勋等前辈的足迹,从此地至照金至延安,血与火的历史,堪为神话。
灵官峡,是嘉陵江边宝成铁路游览景地,云雾缭绕,奇峰苍翠。世人知此地,源自作家杜鹏程的散文《夜走灵官峡》,入选课本后,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江水仍在崖下流动,时间在流逝,而人文精神永传。
凤县,奉献,听此地人说这两个词,同音,亦同义。
二
前不久去了张载祠,除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外,他的“气体论”被视为认知世界的论断。“气体论”是说大自然中一切可视的物象,皆源自气,气聚则存在,气散便消失。
那么人的存在也是,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咽气便亡了。又说物质不灭,人亡后化为另一种形象存在,只是不可视见而已,这恐怕也是“量子说”的灵魂之存在。说话的人没死过,未经实践检验是否是真理,也是一种类似“上帝说”的自我安慰而已。
人的肉体百年会腐,木质器物千年也烂,钢铁矿物质亦然。而源自土与火的陶瓷永世不灭,证明土地永恒,天地永在。
气,是空气,空而不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念叨阿弥陀佛聊以自慰罢了。
三
文友发来微信,图片加文字,问我此人是不是我写的《市长张铁民》一文中的秘书?我一看是胡太平,怎么在昨天去世了。恪于职守,官至副省级检察长,六十五岁,令人惋惜。
1984年秋天,我采写张市长,胡太平任市长秘书,三十岁,风华正茂,厚道实诚。他作为向导和我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穿梭,采访数十人,帮我梳理张市长生平,始成文稿。
三十五年过去了,再不曾谋面,但我还是关注着他的踪迹。
斯人已逝,我找出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我写铁市长》一文,重温提及胡太平的文字,历历往事,如在昨日:
一个秋雨天的午后,我如约骑车子赶到了省医院干部病房采访张市长。秘书胡太平在门口等我,带我走进一楼南面的一间病房。市长显然是刚刚接受完治疗,从病床走到了外边的会客室。他很爽朗地笑着,吩咐我坐在沙发上,然后点燃了一支烟亲切地同我攀谈。
谈到采访,张市长原先是不愿意让人写他的,但现在想想,快到站了,总结一下工作也好。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为他的坦率所感动。他特意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分寸,不要只写了他的好而显得别人不好。他让我先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需要他谈什么,他会坦诚地讲出来的。他一边说,一边给胡太平交待,提到需要采访的市委、市政府及一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等,他就把熟悉情况的一些人名让我记下来由胡秘书负责联系。
接下来,我和胡秘书相约,由他引见或联络,我有时乘车,有时骑自行车,有时还步行,我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追寻“铁市长”的足迹。
《市长张铁民》很快在《延河》1985年第五、六期发表。当我把刊物送到张市长的手里时,他真切地说:“谢谢。”后来我问过胡太平,他说市长是在病床上断断续续读完的,医生多次劝说市长不能再劳累,要好好休养。谁知,没过几个月,张市长的病情严重恶化,一口痰没上来,就离开人世了。
四
读伯涛诗,偶成:别离海南二十年,依稀梦里海连天。今咏老友伯涛诗,尽是酸辣苦甜咸。东坡花甲归去来,吾辈还乡爱田园。莫道天涯与海角,冬日遥寄寸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