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
文章字数:
随着各类文件的逐步落地,劳动教育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这就意味着劳动课必须重回中小学的课程表,必须重回学生火热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生火做饭、缝衣洗衣,还是修修补补、种植养殖,劳动在供给生活必需的同时,更让人在其中找到彼此需要的生命联结。强化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必备生活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劳动、珍惜物力的价值观念,这些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会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动”起来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劳动教育的关键是动手实践、动手操作,重在“动”起来,绝非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此次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并非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提质升级。学校可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可请工匠艺人进入校园,可带着学生走进企业、工厂、矿山等。家长可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 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未来的劳动课内容应更为丰富多彩,除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生活能力,还要参加劳动实践、新技术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这缤纷的社会。
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会”起来
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独立生活。真正的劳动教育,是让学生见识各种领域的先进劳动技术,感受先进劳动生产力的教育,掌握必要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家长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一点一点练,在教与练中,会劳动、爱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的强体、增智目标。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因为认真严肃的劳动经常是艰苦的。”“双减”呼唤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教育的初心,劳动教育要培养“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孩子,培养真善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好学校就应该为学生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爱”起来
新的课程设计形成了阶梯式的劳动教育模式,不同学段的学生需要根据要求,学习掌握相对应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参加劳动实践,随着学段的晋升,不断提升劳动素养。劳动教育可以让他们养成劳动习惯,增强自理自立能力。“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劳动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教育。老师父母们不必苛求孩子熟稔镰刀的轻重、农事的早晚,只需要让他们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去懂得敬惜物力,去强健自立自强的精神就足够了。这些精神上的隐性收获,更能让孩子在思想、道德与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期待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青少年的劳动体验,提高青少年的劳动能力,让青少年在劳动实践中真正“动”起来、“会”起来、“爱”起来,为他们茁壮成长、开枝散叶不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