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特岗教师“笔面双优”的备考之道
□高鸿
文章字数:
  站在三尺讲台,我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教育追梦人从迷茫到坚定、从备考到上岗的蜕变。我将身边这些年轻人一路走来的心得凝练为文字,为正在备考路上的准教师们点亮一盏明灯。
  备考基石:
  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教师资格证与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部分,绝非简单的知识回忆,而是对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许多考生陷入“拼命刷题”的误区,忽略了知识体系构建这一根本环节。
  同事家的女儿最初便是如此。她购买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题库,每天刷题到深夜,正确率却始终徘徊不前。经过深入交流,我发现她的问题在于知识碎片化——知道很多零散知识点,却无法形成系统认知。我建议她暂时放下题海战术,转而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通读教材,建立知识框架;第二轮重点突破,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第三轮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同时,我让她制作“知识树”,以树状图形式将教育理论、心理学原理、学科知识有机串联。三个月后,她不仅笔试成绩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认知,这为她后来的面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真题研习:
  把握命题规律与趋势

  做题固然重要,但如何做题更为关键。我始终建议备考学生“精做真题而非泛做模拟”。每一套真题都是洞察命题思路的窗口、感受考试氛围的媒介,更是检验复习效果的标尺。
  亲戚家的女儿备考期间,家人曾为她报过辅导班,而她还保留着高中时的良好习惯:做真题时,会对每道题进行“解剖”——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维度、难易程度,甚至推测出题意图。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专门准备了一个“纠错本”,不仅记录错题,还会深入分析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审题马虎,还是思维偏差?这种深度研习的方式让她的备考效率大幅提升,最终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取得了笔试第一的好成绩。
   面试准备:
  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

  如果说笔试考查的是“知”,那么面试考验的则是“行”。面试场上的短短十几分钟,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阅——教学理念、专业素养、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无一不包含其中。
  试讲是面试的重头戏。好的试讲不是表演,而是教学理念的直观呈现。就像性格内向的小李,她专业知识扎实,但站在讲台上总因紧张而失措。我发现她的问题根源在于:她将试讲视为“被评判的表演”,而非“展示教学的过程”。为此,我建议她采用“微格教学”训练法:从5分钟迷你课开始,逐步延长到完整课时;从独自练习到面对小型模拟听众;从内容设计到教态、语言调整进行整体打磨。每一次试讲后,我们都会进行“优点—改进点”双向反馈,既帮她增强信心,又让她明确提升方向。三个月后,小李站在面试讲台上,从容自信地展开《黄河颂》的教学,凭借巧妙的教学设计和良好的师生互动赢得了评委认可。
  说课环节则更注重逻辑性与理论支撑。考生应掌握“理论+实践”的说课模式: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有教育理论依据,同时清晰展示具体操作路径。结构化面试考验的是应急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考生需提前梳理常见题型,结合教育实例储备思路;才艺展示则需贴合教师职业特性,避免脱离教学场景。唯有做好这些,才能确保说课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心理调适:
  内在稳定性的建设

  备考不仅是智力竞赛,更是心理考验。许多考生专业知识扎实,却因心理素质差而失利。事实上,心理建设应贯穿备考全程。
  首先要建立合理期望,认清考试竞争的本质是“择优”而非“追求完美”。“备考的目标不是做到无懈可击,而是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其次要学会压力管理,可以通过运动、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保持心态平衡。最后要构建支持系统,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考友互相鼓励,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解惑,避免独自承受备考压力。
   特岗备考:
  关注特殊性,制定应对策略

  特岗教师招聘有其特殊性:往往更看重考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艰苦环境的心理准备。因此,备考特岗教师时,考生需特别关注农村教育现状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多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等内容——这些不仅是考试可能涉及的考点,更是未来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核心能力。
  同事的女儿在报考特岗教师前,主动到当地乡镇小学实习了一个多月,深入了解新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与挑战。这段经历不仅让她在面试回答相关问题时更有深度、更具实感,也帮助她入职后更快适应了特岗工作的节奏与环境。
  回望二十八年教坛路,我深知教师职业的特殊意义——它不仅是谋生之业,更是育人之责。我想对所有备考的准教师说: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未来的教育花园。愿你们笔下有神、面试从容,早日踏上心仪的三尺讲台,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