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在时光里的向日葵
文章字数:
二十载讲台生涯,大半时光都浸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唯有小杰与那片向日葵的故事,总在我记忆深处泛着温暖的光芒。
初识小杰,他像只上蹿下跳的小猴子,总能把安静的教室搅出些许“动静”——揪女生辫子、往同学铅笔盒塞蚂蚱、拉着男生比“拳头硬”。每天围在我身边告状的同学络绎不绝,空气里都飘着对他的不满……
我压下想批评他的冲动,暗暗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原来他只是想用调皮得到同学们更多的关注:班级大扫除,永远是第一个扛起拖把的;同学本子掉在地上,他总会弯腰捡起,哪怕前一秒还在和对方拌嘴……那天,教室饮水机没水了,他踮着脚扛水桶,塑料边缘在胳膊上勒出红印,却梗着脖子说“这点重量算啥”。
转机出现在那个飘着槐花香的四月。学校“校园绿植角”评比,我们班的向日葵花盆总在夜里被打翻。泥土溅在瓷砖上像块块斑驳的补丁。小杰自告奋勇“抓肇事者”,连续三天放学后蹲守在花坛边,后背的书包蹭了层灰,裤脚还沾着草屑,却始终不见“肇事者”出现。
第四天清晨,他红着眼圈来办公室,攥着衣角的手泛白:“老师,是我打翻的……我想让大家注意我……”他声音细得像要绷断的线。我批改作业的红笔猛地顿住,想起前几天家访,他爸妈在客厅吵架,他缩在阳台,对着一盆蔫了的仙人掌发呆。
我带他去补种。他挖坑时用力过猛,木柄“咔”地折了,急得直搓手:“都怪我,什么都做不好。”我用胶带缠好铲子后递给他说:“你看,补一补就结实了。就像咱们犯了错,改了就好。”他盯着修好的铲子,忽然问我:“人也能像铲子这样吗?”
阳光穿过槐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们蹲在花圃旁,他说爸妈总吵架,没人听他说话;我讲自己小时候总是故意考砸,只为让出差的爸爸回家……风卷着一片花瓣落在他的发间,他伸手拢住,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说:“给种子当肥料吧。”
那天过后,小杰成了“绿植管理员”。每天清晨第一个到校,蹲在花圃边数新芽;课间操扒着栏杆看向日葵有没有长高;放学前提着洒水壶来,壶嘴的水珠滴在鞋面上他也不擦。有同学笑他傻,他就挺起胸膛说道:“它们会开花给我看的。”
期末考试前,他捧着满分的数学卷子跑来,背后还沾着向日葵花瓣:“老师,我和向日葵一起长大了!”他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可眼里的光比任何时候都亮。
渐渐地,班上关于小杰的告状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小杰帮我搬作业本”“小杰教我系鞋带呢”……那个曾经浑身带刺的男孩儿,会在下雨时把伞塞给没带伞的同学,自己顶着书包跑回家;会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错了也只是挠挠头:“下次我再想想。”
毕业离校那天,他抱着盆比他还高的向日葵来合影。花盘沉甸甸的,金色的花瓣沾着阳光,他站在旁边咧嘴笑,露出两颗新长的恒牙。“老师,这花留给你,就像我还在这儿一样。”
走廊里的向日葵每年都开花,看到那些在阳光下舒展的花盘,我总会想起那个指甲缝里嵌着泥土的男孩儿,想起那个槐花飘香的四月,我和小杰蹲在花圃边,看着一粒种子在时光里扎根、发芽,慢慢长得花繁叶茂。
教育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里,蹲下身子陪需要温暖的种子说话;在它快蔫时,浇上一壶水;在它开花时笑着说句“我就知道你可以”。那些被用心浇灌过的时光,总会像向日葵一样,在岁月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初识小杰,他像只上蹿下跳的小猴子,总能把安静的教室搅出些许“动静”——揪女生辫子、往同学铅笔盒塞蚂蚱、拉着男生比“拳头硬”。每天围在我身边告状的同学络绎不绝,空气里都飘着对他的不满……
我压下想批评他的冲动,暗暗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原来他只是想用调皮得到同学们更多的关注:班级大扫除,永远是第一个扛起拖把的;同学本子掉在地上,他总会弯腰捡起,哪怕前一秒还在和对方拌嘴……那天,教室饮水机没水了,他踮着脚扛水桶,塑料边缘在胳膊上勒出红印,却梗着脖子说“这点重量算啥”。
转机出现在那个飘着槐花香的四月。学校“校园绿植角”评比,我们班的向日葵花盆总在夜里被打翻。泥土溅在瓷砖上像块块斑驳的补丁。小杰自告奋勇“抓肇事者”,连续三天放学后蹲守在花坛边,后背的书包蹭了层灰,裤脚还沾着草屑,却始终不见“肇事者”出现。
第四天清晨,他红着眼圈来办公室,攥着衣角的手泛白:“老师,是我打翻的……我想让大家注意我……”他声音细得像要绷断的线。我批改作业的红笔猛地顿住,想起前几天家访,他爸妈在客厅吵架,他缩在阳台,对着一盆蔫了的仙人掌发呆。
我带他去补种。他挖坑时用力过猛,木柄“咔”地折了,急得直搓手:“都怪我,什么都做不好。”我用胶带缠好铲子后递给他说:“你看,补一补就结实了。就像咱们犯了错,改了就好。”他盯着修好的铲子,忽然问我:“人也能像铲子这样吗?”
阳光穿过槐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们蹲在花圃旁,他说爸妈总吵架,没人听他说话;我讲自己小时候总是故意考砸,只为让出差的爸爸回家……风卷着一片花瓣落在他的发间,他伸手拢住,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说:“给种子当肥料吧。”
那天过后,小杰成了“绿植管理员”。每天清晨第一个到校,蹲在花圃边数新芽;课间操扒着栏杆看向日葵有没有长高;放学前提着洒水壶来,壶嘴的水珠滴在鞋面上他也不擦。有同学笑他傻,他就挺起胸膛说道:“它们会开花给我看的。”
期末考试前,他捧着满分的数学卷子跑来,背后还沾着向日葵花瓣:“老师,我和向日葵一起长大了!”他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可眼里的光比任何时候都亮。
渐渐地,班上关于小杰的告状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小杰帮我搬作业本”“小杰教我系鞋带呢”……那个曾经浑身带刺的男孩儿,会在下雨时把伞塞给没带伞的同学,自己顶着书包跑回家;会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错了也只是挠挠头:“下次我再想想。”
毕业离校那天,他抱着盆比他还高的向日葵来合影。花盘沉甸甸的,金色的花瓣沾着阳光,他站在旁边咧嘴笑,露出两颗新长的恒牙。“老师,这花留给你,就像我还在这儿一样。”
走廊里的向日葵每年都开花,看到那些在阳光下舒展的花盘,我总会想起那个指甲缝里嵌着泥土的男孩儿,想起那个槐花飘香的四月,我和小杰蹲在花圃边,看着一粒种子在时光里扎根、发芽,慢慢长得花繁叶茂。
教育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里,蹲下身子陪需要温暖的种子说话;在它快蔫时,浇上一壶水;在它开花时笑着说句“我就知道你可以”。那些被用心浇灌过的时光,总会像向日葵一样,在岁月里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