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刘剑飞
文章字数:
  回顾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长期以来紧紧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弦。在一些地区,每月动辄上千元的学前教育费用,令许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经济负担沉重。这种经济压力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持续低迷,进而对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此次国家出台政策,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实际上是在为优化人口结构扫除障碍,对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新界定国家与家庭在早期教育中的责任边界。传统观念中,0至6岁阶段的教育往往被视作纯粹的“家事”,如今国家通过财政将其纳入公共服务的责任范畴,这一转变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不仅在重构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更是在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治理模式。需要明确的是,“免费”并不等于“无偿”,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做出“加法”。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既要保障经费持续稳定投入,也要严格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坚决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另外,“逐步推行”这四个字,深刻体现了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审慎智慧。我国目前在园幼儿数量庞大,据统计有3583.99万之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激进的改革举措都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兼顾理想与现实,在“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之间精准找到平衡点。值得注意的是,免费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质量滑坡”的质疑。为应对这一问题,必须建立起严格且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坚决避免陷入“免费=低质”的不良局面。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免费学前教育是我国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我国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质上是把教育公平的起点向前推移至人生的起跑线。这样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能够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未来劳动力的素质。特别是在当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就业结构不断重塑的时代背景下,早期教育所培养的创造力、合作力等软技能,将成为未来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不应仅仅将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简单理解为一项民生福利,更应将其视为国家人才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举措。
  当然,在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城乡差异、公私协调、质量把控、财政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以精细的方式加以解决。但可以确定的是,当3岁幼儿的受教育权利不再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当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这不仅是教育公平的生动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推出,是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上树立的重要里程碑,它充分展现了国家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的坚定决心与高超智慧。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