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阑珊”
文章字数:
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灯火阑珊”是出镜率颇高的一个成语,频繁现身于各类文章以及影视剧台词之中。然而,颇为遗憾的是,它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一种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繁华璀璨的景象。实际上,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与该成语的真正内涵大相径庭。
为了精准把握“灯火阑珊”的本义,我们有必要查阅相关典籍。经梳理发现,“阑珊”一词在古代文献里总共涵盖五种主要含义。
一是“衰减,消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咏怀》中写道:“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此句诗意十分明晰:随着悠悠岁月的无情流逝,诗人已然步入暮年,往昔对诗歌创作的满腔热情以及对饮酒作乐的浓厚兴致,都如同退潮的海水一般,渐渐消散。
二是“暗淡,零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其经典词作《青玉案・元夕》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词描绘的是热闹非凡的元夕灯会场景,而这句词所表达的是,当元夕灯会的高潮如绚烂烟火般逐渐退去,灯火不再那般明亮耀眼,变得稀疏黯淡,街上的游人也逐渐稀少,冷冷清清。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词人苦苦寻觅的那个人,却静静地伫立在那灯火零落之处,等待着他。
三是“残,将尽,衰残”。例如“春意阑珊”这一常见表述,便是取其此义,它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正缓缓离去,即将消逝的景象。清代诗人龚自珍在《浣溪沙》词中亦有云:“香雾无情作薄寒,银灯吹处气如兰,凭肩人爱夜阑珊。”词中所营造的氛围是,香雾弥漫四周,无端地增添了几分薄寒之意;银灯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散发出如兰花般淡雅的香气;而相互依偎、并肩而立的人们,正沉醉于这夜深人静、灯火阑珊的美好时刻。
四是“凌乱,歪斜”。清初剧作家洪昇在其杂剧《长生殿・仙忆》的唱词里有这样的描述:“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此处的“字阑珊,模糊断续”,形象地展现出字迹杂乱无章、歪歪扭扭,仿佛被泪水浸湿、模糊不清的状态。
五是“窘困,艰难”。例如“近况阑珊”,就是形容当下的状况不太乐观,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地。苏轼在《减字木兰花》词中写道:“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其意为,苏轼出仕为官的热情已然逐渐淡薄,内心深感惭愧,自叹不如那在寒冬中依然坚守本色、傲然挺立的青松。这句词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在仕途上历经坎坷、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青松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由衷敬仰。
通过以上“阑珊”一词的五种词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没有任何一种释义可以让“灯火阑珊”译为“灯火通明,兴致极高”。一些人之所以会将“灯火阑珊”误解为“灯火通明”的热闹场景,大概率是受到了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的误导。在少数书籍中,对于《青玉案・元夕》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错误地给出了“元宵节灯会的高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样的解释。但实际上,作者的本意是:灯会的高潮已然过去,此刻灯火变得零落稀疏,游人也寥寥无几,而那个与词人相约之人,却依然在那里默默等候。这种情境,更能深刻体现出有情人之间用情至深、坚贞不渝的美好情感。
为了精准把握“灯火阑珊”的本义,我们有必要查阅相关典籍。经梳理发现,“阑珊”一词在古代文献里总共涵盖五种主要含义。
一是“衰减,消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咏怀》中写道:“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此句诗意十分明晰:随着悠悠岁月的无情流逝,诗人已然步入暮年,往昔对诗歌创作的满腔热情以及对饮酒作乐的浓厚兴致,都如同退潮的海水一般,渐渐消散。
二是“暗淡,零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其经典词作《青玉案・元夕》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词描绘的是热闹非凡的元夕灯会场景,而这句词所表达的是,当元夕灯会的高潮如绚烂烟火般逐渐退去,灯火不再那般明亮耀眼,变得稀疏黯淡,街上的游人也逐渐稀少,冷冷清清。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词人苦苦寻觅的那个人,却静静地伫立在那灯火零落之处,等待着他。
三是“残,将尽,衰残”。例如“春意阑珊”这一常见表述,便是取其此义,它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正缓缓离去,即将消逝的景象。清代诗人龚自珍在《浣溪沙》词中亦有云:“香雾无情作薄寒,银灯吹处气如兰,凭肩人爱夜阑珊。”词中所营造的氛围是,香雾弥漫四周,无端地增添了几分薄寒之意;银灯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散发出如兰花般淡雅的香气;而相互依偎、并肩而立的人们,正沉醉于这夜深人静、灯火阑珊的美好时刻。
四是“凌乱,歪斜”。清初剧作家洪昇在其杂剧《长生殿・仙忆》的唱词里有这样的描述:“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此处的“字阑珊,模糊断续”,形象地展现出字迹杂乱无章、歪歪扭扭,仿佛被泪水浸湿、模糊不清的状态。
五是“窘困,艰难”。例如“近况阑珊”,就是形容当下的状况不太乐观,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地。苏轼在《减字木兰花》词中写道:“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其意为,苏轼出仕为官的热情已然逐渐淡薄,内心深感惭愧,自叹不如那在寒冬中依然坚守本色、傲然挺立的青松。这句词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在仕途上历经坎坷、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青松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由衷敬仰。
通过以上“阑珊”一词的五种词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没有任何一种释义可以让“灯火阑珊”译为“灯火通明,兴致极高”。一些人之所以会将“灯火阑珊”误解为“灯火通明”的热闹场景,大概率是受到了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的误导。在少数书籍中,对于《青玉案・元夕》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错误地给出了“元宵节灯会的高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样的解释。但实际上,作者的本意是:灯会的高潮已然过去,此刻灯火变得零落稀疏,游人也寥寥无几,而那个与词人相约之人,却依然在那里默默等候。这种情境,更能深刻体现出有情人之间用情至深、坚贞不渝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