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书籍
文章字数:
谈及读书,人们自然会想到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这句话其实暗含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选“好”的书,更要选“对”的书。“好”,关乎内容的优劣;“对”,则取决于是否适合自己。唯有二者兼具,书籍才能成为促进我们向善向上的“阶梯”,这二者若缺了一个,书籍则很可能沦为导致我们下滑的“滑梯”。
在选“好”书这方面,看似无需过多斟酌,可究竟何谓“好”,古今中外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古代有人将“雪夜闭门读禁书”视为人生一大乐事,可见“禁书”未必就是“坏书”。朱元璋曾险些将《孟子》列为禁书,最终还是将《孟子》删改得面目全非才准予面世,只因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他的执政理念相龃龉。而今被列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水浒传》等,都曾是明清时期的禁书。由此可见,书籍的好坏,既要参考社会的普遍评判,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甄别与取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无疑是一本“好”书,但对于因失恋而陷入情感低谷的年轻人来说,它就不是一本“对”的书,可能会加剧负面情绪。《红楼梦》堪称文学巨著,可拿给小学生阅读,他们多半会觉得如读天书,不知所云,因为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奥的思想内涵远超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古人所说的“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正是为了通过“选对书”降低副作用:少年人血气方刚,《水浒》中的暴力情节可能诱发冲动行为;老年人历经世事,《三国》中的权谋算计或许会让他们徒增烦恼。
因此,选择书籍要综合考虑年龄、学历、阅历,还要结合自身的身份、状态、处境。初高中阶段,语文教材推荐的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内容皆为上乘,但何时阅读、是精读还是浏览、是否需要搭配参考书对照阅读等,都值得制定计划、统筹安排。比如《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初中生可先读精选的故事选本,了解基本史实;高中生则可尝试阅读原文节选,结合注释理解文字背后的历史深意。
而在中考、高考前的紧张备考阶段,除了为应对特定需求的“恶补”,不宜阅读那些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到让人欲罢不能的鸿篇巨制,因为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复习。此时,那些语言优美、表达幽默,兼具思想性、知识性与文化味的千字文更为合适,既能放松身心,又能积累素材,堪称考前的“精神补品”。
如今,读书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选择“好”的书、“对”的书,对我们的健康成长、精神生活品位的提升至关重要。当我们既能辨别书籍的优劣,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时,书籍才能真正成为促人向上的阶梯,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选“好”书这方面,看似无需过多斟酌,可究竟何谓“好”,古今中外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古代有人将“雪夜闭门读禁书”视为人生一大乐事,可见“禁书”未必就是“坏书”。朱元璋曾险些将《孟子》列为禁书,最终还是将《孟子》删改得面目全非才准予面世,只因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他的执政理念相龃龉。而今被列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水浒传》等,都曾是明清时期的禁书。由此可见,书籍的好坏,既要参考社会的普遍评判,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甄别与取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无疑是一本“好”书,但对于因失恋而陷入情感低谷的年轻人来说,它就不是一本“对”的书,可能会加剧负面情绪。《红楼梦》堪称文学巨著,可拿给小学生阅读,他们多半会觉得如读天书,不知所云,因为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奥的思想内涵远超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古人所说的“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正是为了通过“选对书”降低副作用:少年人血气方刚,《水浒》中的暴力情节可能诱发冲动行为;老年人历经世事,《三国》中的权谋算计或许会让他们徒增烦恼。
因此,选择书籍要综合考虑年龄、学历、阅历,还要结合自身的身份、状态、处境。初高中阶段,语文教材推荐的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内容皆为上乘,但何时阅读、是精读还是浏览、是否需要搭配参考书对照阅读等,都值得制定计划、统筹安排。比如《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初中生可先读精选的故事选本,了解基本史实;高中生则可尝试阅读原文节选,结合注释理解文字背后的历史深意。
而在中考、高考前的紧张备考阶段,除了为应对特定需求的“恶补”,不宜阅读那些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到让人欲罢不能的鸿篇巨制,因为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复习。此时,那些语言优美、表达幽默,兼具思想性、知识性与文化味的千字文更为合适,既能放松身心,又能积累素材,堪称考前的“精神补品”。
如今,读书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选择“好”的书、“对”的书,对我们的健康成长、精神生活品位的提升至关重要。当我们既能辨别书籍的优劣,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时,书籍才能真正成为促人向上的阶梯,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