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语、偷意和偷势
文章字数:
《唐诗百话》一书记载了一个能作诗的和尚,法名“皎然”,他写了一本书叫做《诗式》,这是一部唐代诗学理论著作。书里谈到诗有三种“偷”法,分别是“偷语”“偷意”和“偷势”。
所谓“偷语”指直接挪用或稍加改动前人作品中的字句,但整体表达不变。皎然认为这是最拙劣的借鉴方式,相当于文字层面的抄袭。
例如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中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来源于杨广写下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完全保留了“流水绕孤村”一句,属于典型的字句挪用。晏殊在《浣溪沙》里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而白居易有诗:“艳歌一曲酒一杯”,郑谷有诗:“去年天气旧池台”。晏殊保留了白居易诗句中“一曲……酒一杯”的框架,只改变了郑谷诗句中的“池”字。秦观和晏殊的做法就符合皎然《诗式》中对“偷语”的定义。
“偷意”指借鉴前人作品的构思立意或意境,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这种借鉴方式较为高明,因为虽然创意来源有承袭,但在表达上有所创新。
例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就来源于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者都通过落叶和流水的意象组合表达时光流逝之感。沈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中的“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模仿了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中的“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一句,二者均从池水、高树落笔写秋意,虽字句有变,但意境构思相似。
“偷势”则是指学习前人作品的风格气韵、篇章结构等内在特质,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达到“得其神而不袭其貌”的境界。这种借鉴最具创造性,往往能青出于蓝。
例如李白《行路难》一文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就化用了鲍照《拟行路难》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继承了鲍照原诗愤懑情绪的爆发式表达,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王昌龄《独游》中的“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就由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中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化用而来,二诗前两句写神态、动作,后两句写内心活动,仅意脉相似,这便是偷势的体现。
皎然通过以上三个概念,构建了一个诗歌创作中“模仿—转化—创新”的递进体系,对后世诗论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诗人虽然是“偷语”,但意境与情感远胜于原作,知名度也远高于原作。例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在他人诗句的基础上多加了几个字。原句是李嘉祐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原诗稍显寡淡,而王维在诗句前边加了两个叠字,“漠漠水田”将平面拓展为水墨氤氲的苍茫空间,白鹭的飞行轨迹也在无垠的背景中更显飘逸;“阴阴夏木”让树荫的浓密仿佛触手可及,让人可以感受到那酷热下难得的一方阴凉。这种改笔看似轻巧,实则以几个字撬动了整个诗意。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自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原作营造的意境相对较为单一、狭隘,王勃则构建了一幅宏大而壮阔、宁静而悠远的意境。广阔的天空中,绚丽的落霞与自由飞翔的孤鹜相互映衬,既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美,又蕴含着一种宁静致远的韵味。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天地的辽阔与自身的渺小。
在语言上,原作的语言较为平实,读起来相对平淡,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王勃的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这种优美的语言形式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欣赏诗句内容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语言本身带来的美感。用宋代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最为恰当:“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综上所述,古人的诗句里有很多引用和借用。有的是简单重复、拾人牙慧;有的是“字语虽近”但“用意则别”;有的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一己的才情把原诗句写出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流传于世。
所谓“偷语”指直接挪用或稍加改动前人作品中的字句,但整体表达不变。皎然认为这是最拙劣的借鉴方式,相当于文字层面的抄袭。
例如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中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来源于杨广写下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完全保留了“流水绕孤村”一句,属于典型的字句挪用。晏殊在《浣溪沙》里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而白居易有诗:“艳歌一曲酒一杯”,郑谷有诗:“去年天气旧池台”。晏殊保留了白居易诗句中“一曲……酒一杯”的框架,只改变了郑谷诗句中的“池”字。秦观和晏殊的做法就符合皎然《诗式》中对“偷语”的定义。
“偷意”指借鉴前人作品的构思立意或意境,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这种借鉴方式较为高明,因为虽然创意来源有承袭,但在表达上有所创新。
例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就来源于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者都通过落叶和流水的意象组合表达时光流逝之感。沈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中的“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模仿了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中的“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一句,二者均从池水、高树落笔写秋意,虽字句有变,但意境构思相似。
“偷势”则是指学习前人作品的风格气韵、篇章结构等内在特质,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达到“得其神而不袭其貌”的境界。这种借鉴最具创造性,往往能青出于蓝。
例如李白《行路难》一文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就化用了鲍照《拟行路难》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继承了鲍照原诗愤懑情绪的爆发式表达,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王昌龄《独游》中的“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就由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中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化用而来,二诗前两句写神态、动作,后两句写内心活动,仅意脉相似,这便是偷势的体现。
皎然通过以上三个概念,构建了一个诗歌创作中“模仿—转化—创新”的递进体系,对后世诗论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诗人虽然是“偷语”,但意境与情感远胜于原作,知名度也远高于原作。例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在他人诗句的基础上多加了几个字。原句是李嘉祐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原诗稍显寡淡,而王维在诗句前边加了两个叠字,“漠漠水田”将平面拓展为水墨氤氲的苍茫空间,白鹭的飞行轨迹也在无垠的背景中更显飘逸;“阴阴夏木”让树荫的浓密仿佛触手可及,让人可以感受到那酷热下难得的一方阴凉。这种改笔看似轻巧,实则以几个字撬动了整个诗意。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自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原作营造的意境相对较为单一、狭隘,王勃则构建了一幅宏大而壮阔、宁静而悠远的意境。广阔的天空中,绚丽的落霞与自由飞翔的孤鹜相互映衬,既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美,又蕴含着一种宁静致远的韵味。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天地的辽阔与自身的渺小。
在语言上,原作的语言较为平实,读起来相对平淡,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王勃的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这种优美的语言形式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欣赏诗句内容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语言本身带来的美感。用宋代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最为恰当:“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综上所述,古人的诗句里有很多引用和借用。有的是简单重复、拾人牙慧;有的是“字语虽近”但“用意则别”;有的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一己的才情把原诗句写出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