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事件”的反思
文章字数:
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或许是捧着碎片寻找胶水的天使,需要我们用爱去帮助他们拼凑完整的自己。
——题记
阳光斜斜地洒进教室,上课铃声已经敲响,那个叫小雅的女生仍在和身旁的同学热烈交谈,毫无收敛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突兀。我静静地站在讲台上,目光平和地望向她,试图用无声的提醒让她意识到要遵守课堂秩序。作为传统文化教师,每周穿梭于全校十几个班级的课堂,我早已习惯用“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方式来面对各类突发状况。然而,这一次我却未曾料到,一场意想不到的课堂冲突正悄然拉开帷幕。
“好了孩子们,上课了。请打开课本……”我略略提高嗓门,试图让小雅安静下来。可话音未落,教室里又泛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小雅正伸长脖子,与前排的男生眉飞色舞地说笑,声音毫无顾忌。我轻轻叩了叩讲桌,声音中多了一丝严肃:“请不要说话,要遵守课堂纪律。”其他同学听到提醒,纷纷端正了坐姿,教室里静悄悄的,可小雅依然我行我素,只是说话的声音稍稍降低了些。
我加重语气,再次强调:“有的同学需要老师单独提醒吗?”本以为这样的警告能让她收敛一些,可没想到,她却突然提高声调,用充满挑衅的语气回应道:“我就想问问作业是什么喽!”尾音带着青春期特有的叛逆与倔强,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刺耳。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知道,在这个时候冲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请停止说话。”我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和,但语气中还是不自觉地多了几分严厉。
没想到,小雅的反应却异常激烈。她猛地晃动课桌,把桌上的簿本哗啦啦散落一地。孩子们被她的举动吓傻了,教室里瞬间陷入死寂。她的情绪在这一刻彻底失控,突然把脸埋进臂弯,身体颤抖着,仿佛受了极大的委屈一般。
课还是要上下去的,我强压下内心的波澜,继续讲课。小雅始终趴在课桌上,肩膀微微颤抖。
讲完课,让其他同学复习和预习,我走到小雅身边,蹲下身来想和她沟通一下——我相信,当目光和学生齐平时,心灵会变得更加柔软。我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让她感受到我的关心和尊重。
小雅却突然跳起来,像一只被激怒的小兽,一巴掌朝着我用力推来,嘴里带着哭腔喊道:“你凭什么管我!”我完全没有防备,一个踉跄倒退着撞上了身后的课桌。望着眼前这个头发凌乱、满脸泪痕的孩子,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敏锐地意识到,小雅这个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有些过于敏感、自尊的女孩儿,她的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她行为乖张的原因。
面对这种情形,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我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轻声道:“咱们去走廊里聊聊?”我的声音尽量保持温和,希望能够安抚她激动的情绪。
她却执拗地低头不语,双脚像被钉在了地上,一动不动。孩子们纷纷转头看我们。怎样处理?一边是学生自以为是的自尊,一边是教师不得不维护的教育权威;一边是学生对纪律的无视,一边是班规校纪的严肃神圣。看着她倔强的模样,我有些无奈,抬眼间正好看到窗外一朵棉絮般的积云,我拍了拍她的肩膀:“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一只小猫?”
孩子大都是喜欢小动物的,她微微一怔,蓄满泪水的眼睛不自觉地跟着转向窗外。这个临时起意的提议,源自我在心理学培训时学到的“情绪转移法”,没想到它救了场。她点头跟着我走到教室外的走廊上。
避开刚刚发生的冲突,我接着聊“小动物”:“你知道古人怎么对待受伤的小兽吗?”她两眼盯着脚尖,沉默不语。我轻轻扯过她的手,在她手心里写下“仁”字的篆体,缓缓说道:“古人不是用笼子关住它,而是为它舔舐伤口,帮助它疗愈。这也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仁者爱人’的含义。一个有大爱的人,不会轻易去伤害任何人,会对他人、对世间一切生命心存慈悲。”
见她有所触动,我话题一转,切入今天的事情:“所以你看,尽管今天你违犯了课堂纪律,甚至对老师动了手,但老师相信,你一定是个内心善良、有爱的孩子,因此,我依然愿意关心你。”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她感受到爱与温暖。
她依然一言不发,但我能感觉到她的情绪已经渐渐平静下来了。我接着引导:“咱俩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面对一个屡次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你会生气吗?”
“不会!”她突然抬头,眼神中有一股倔强之气。
她的不甘示弱、极端要强、好面子让我不禁失笑。面对一个正处于心理发育期,又过度敏感、自尊的女孩儿,当下没有办法去和她理论是非,我转而顺着她的话说道:“那好!记住你今天说过的话,老师期待你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比老师更加有耐心、有爱心的好老师。”
在接下来的大课间,我和她进行了深入的谈心和疏导。最后,当我心平气和地让她回教室的时候,她竟然主动给我鞠了一躬,用很轻很轻的声音说了句“对不起,老师”。后来在班主任处我了解到,这个女孩儿平时就很难管教,她爸妈离异,母亲脾气暴躁,娘俩经常发生冲突。
成长需要等待。我叮嘱班主任老师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找她谈话,给她一个反思和成长的时间。这些被家庭裂痕灼伤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训诫而是疗愈。当育人变成俯视的训导,再精妙的道理都会碎成扎人的瓦砾,唯有怀着师者仁心去望闻问切,才能让教育春风化雨般真正浸润干涸的心田。
从那以后,小雅碰见我总是很不好意思地躲着我。我知道,她还没有完全从之前的事情中走出来。于是我每次都主动和她打招呼,用微笑和温暖的话语鼓励她。没想到新学期开学,她远远地看到我就主动招手向我问好。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眼中的光芒像星星一样闪亮。
激烈的矛盾冲突最后化作了学生成长的契机,“小雅事件”让我深深体会到,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必须拥有比常人更加包容、博大的襟怀,以仁爱为舟楫,载着迷途的心灵穿越成长的激流,让他们在爱的浇灌下向着光成长。
新学期,我在课堂上增加了“日行一善”的反思环节:让孩子们反思、回顾自己一周以来做过的好事儿、善事儿,把它们记录下来,以此涵育一颗颗温暖、柔软的心。我希望,孩子们身上那些曾经扎伤过别人的刺,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长成守护他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