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关注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黄志军 张学炬
文章字数:
  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敏感性、冲动性、易变性等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很 多,不同的个体 又有不同 的特征,但从整体上来说 ,普遍具有以 下几个特点。了解这些特点,熟悉他们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应的教育。
  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青少年已经脱离了对父母的完全依赖,主观意识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内心世界日益丰盈起来,观察力、感知力也逐渐增强。他们往往从自我角度出发来认识世界,带有一定的偏激性,对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针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在教育上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创设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客 观世界 。如果一味 地强行管制,容易激发他 们的逆反心理 ,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课堂教学也要遵循这一特点,要把课堂还给 他们,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他们 自 己 能 学 会 的 坚 决 不讲。对于疑难问题,引导他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合作。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导”,而不是“灌”。
  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容易出现两极性偏差。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争强好胜意识很强,什么事都敢做一做、闯一闯。这是积极的一面,是创新创造的开端,当做好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困难的充分预估,会对事情的结果过于乐观。要么因为经验不足,要么因为能力不够,做事情时失败多、成功少。一旦失败又不善于分析失败的原因,转而消极悲观,常常是一蹶不振,很容易被困难打败,出现极端化心理倾向。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对困难要做好充分的预估,不能盲目。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规划,确保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避免盲动。教师课前也可以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带着 任务去学习、去探究,提高针对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小结,对他们的学习方向、学习重点等做好引领,扬长避短。
  认知功能快速发展。青少年时期是求知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帮助他们制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并引导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学习。青少年往往因为精力充沛、兴趣爱好过多而陷入各种“泥沼”不能自拔。例如,早恋问题、沉迷网络游戏 问题、喜欢寻 求刺激问题,等等,这些会给他们的身 心 健 康 带 来 不 利 的 影响。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对于一些不良心理,早发现,早干预,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情绪波动较大。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缺乏足够的理智,一切跟着感觉走,对别人的劝告无动于衷,因此需要学校和家长做好必要的监管。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之舵控制住感情之舟;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错误不能揪着不放,不能因犯一两次错就“一棍子打死”,而要给他们留有改错的机会,包容他们的错误。他们也会在“吃一堑”中“长一智”,不断走向成熟。
  人际关系从家庭关系转向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此时很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冲突,处置不好就容易引发校园欺凌,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有关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要加强性教育。青少年时期会出现身高和体重的明显增长,食量也会逐 渐增加。男性和女性青春期发育有不同的特性,男性青春期开始有喉结突出,胡须也开始生长,体格变得健壮,声音会发生改变,不再是小孩子的声音。女性青春期会出现乳房的发育,声音变高变细。青春期生理机能也会发生改变,心脏和肺部逐渐增大,生殖器官也开始逐渐发育成熟,骨骼出现完全钙化。学校要开展性教育,让他们科学地认识这些变化;要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当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连续性、阶段性等特点,学校和教师当充分认识他们发育的特点,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他们身心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的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时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