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研究
文章字数: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化了“立德树人”的课程育人导向,将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而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后,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应用能力。
一、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内涵
层级递进式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究。层级递进逐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知识的深度内化与迁移应用。
二、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理论支持
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建构主义学习 理 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Theory)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积极的思考,形成知识体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上来。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生目前的水平,二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中心,通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三、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执行步骤
1.准确了解学情,科学确定提问层次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学生现在的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确定问题的层次和难度,然后再实施层级递进式的提问。按照通常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2.精心设计问题顺序,保证问题的层级递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由简单问题组成的问题串,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究中逐步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可先提问学生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然后引出一次函数的图像问题,再引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最后引出一次函数的应用题。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重点鼓励独立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教学中出现问题也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寻解题思路,有时候还要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反馈评价要快速,提问要灵活
实施层次递进式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对正确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答非所问的要及时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时地教学调整,保证课堂优质高效。
四、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实践效果
实践表明,层级递进式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效果明显。首先,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其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融洽。
五、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问题与对策
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序列、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有效引导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解决:一是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二是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等方式研究、设计问题序列;三是通过培训、观摩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提问技巧和引导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教学由过去的“学”适应“教”变为“教”适应“学”,不论从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从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强度等提出不同要求,都能够让不同层面学生异步达标,共同进步。
一、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内涵
层级递进式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究。层级递进逐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知识的深度内化与迁移应用。
二、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理论支持
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建构主义学习 理 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Theory)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积极的思考,形成知识体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上来。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生目前的水平,二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中心,通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三、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执行步骤
1.准确了解学情,科学确定提问层次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学生现在的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确定问题的层次和难度,然后再实施层级递进式的提问。按照通常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2.精心设计问题顺序,保证问题的层级递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由简单问题组成的问题串,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究中逐步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可先提问学生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然后引出一次函数的图像问题,再引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最后引出一次函数的应用题。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重点鼓励独立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教学中出现问题也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寻解题思路,有时候还要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反馈评价要快速,提问要灵活
实施层次递进式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对正确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答非所问的要及时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时地教学调整,保证课堂优质高效。
四、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实践效果
实践表明,层级递进式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效果明显。首先,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其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融洽。
五、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的问题与对策
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序列、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有效引导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解决:一是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二是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等方式研究、设计问题序列;三是通过培训、观摩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提问技巧和引导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层级递进式提问策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教学由过去的“学”适应“教”变为“教”适应“学”,不论从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从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强度等提出不同要求,都能够让不同层面学生异步达标,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