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职场新人如何面对成长中的错误?
□王瑞红
文章字数: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在工作中犯错遭受上司的批评和同事的诟病是非常正常的。只是,面对错误,有的人虚怀若谷,把错误作为勉励自己前行的动力,在改进过程中不断成长;而有的人不从自身找原因,不寻找改正的方法,只会迁怒他人,将自己的怨气发泄到工作中或同事身上,最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毁了自己的职场生活。
  态度不同会导致结局不同
  晓慧作为实习生来这家公司已经有一个月了,由于业务不太熟悉,所以工作中频频出错,常常完不成工作任务。这不但影响了自己的业绩,还给部门的业绩拖了后腿,连累部门总监受领导责难,因此她常常受到总监的批评和同事的嘲讽。对此,晓慧不从自身寻找原因,总是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寻找客观借口,认为同事欺负她是新人故意挑她的刺,认为是领导看她不顺眼故意找她的麻烦……她心里有了怨气,表现在工作上便是不负责、不认真,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与同事交恶。这样日复一日,晓慧在同事和主管眼里的形象越来越不堪。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晓慧便被通知走人。直到离开,晓慧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自己没有通过试用期。
  与晓慧一样,杨牧也是一位新人。上班的第二周,她就因为粗心和对业务不熟悉,弄错了报表上的几个数字,导致流水线上的生产进度受到了影响。看着盛怒的领导,她小心地解释着。但她的解释不但没有平息领导的怒气,反而让领导更加生气:“你觉得你这个解释站得住脚吗?你知道弄错一个数据会耽误多少事情,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吗?刚进入职场这个理由并不能为你的错误开脱,业务不熟悉你就多学、多问,我希望下次不要再听到这样的借口。”
  杨牧觉得主管批评得在理,便虚心接受批评,将这次失误当成是成长的动力,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同事打电话和客户交流的时候,她用心倾听,私下学习资深同事的说话技巧。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老员工,例如如何将订单处理得更加迅速,返款核算得更加精细……老员工们也乐于指点 这个谦 虚礼 貌的 职场新人。有了老员工的热心指点和自己的勤学刻苦,很快,杨牧就成了一位业务高手,之后再 没有出 现过 这种 低级错误。她的努力主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常常对她褒奖有加。一年后,杨牧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业务骨干,又过了一年,部门主管离职,杨牧成了新一任主管。
   正确对待批评才能成长进步
  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75%的员工表示曾在职场中犯过重大错误。这些失误不仅对个人职业生涯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团队和公司的业绩造成了损害。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人对于自己的错误往往选择隐瞒或者否认。
  作为职场新人,工作中出现差错被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有很多人还是难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批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过:“不发生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面对错误我们应持有一种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虽然从人的本性上看,“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但这种心理却会严重阻碍职场新人的发展,就像晓慧一样,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从而遭遇职场“滑铁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有局限、有盲点,就会犯错误、有失误、出纰漏,因此就会被批评。所以,“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对每一个人的职场成长和进步都非常重要。
  从成功学的角度讲,能够反思自己错误的员工更容易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作为职场新人,要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就要接纳并认识自己的错误,从错误里找到不足和改进之处,汲取经验让自己得到磨炼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蜕变,让职场之路越走越顺。
   从错误中汲取力量让自己成长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不要像晓慧一样,犯了错,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只强调客观原因,怨天尤人、极力推诿。
  知错就改。犯了错误,要像杨牧那样善于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积极地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事物就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不要因为错误一蹶不振。在职场上犯了错误,一些像晓慧那样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认为自己前途无望了,从此一蹶不振。如果出现了这种心理就要默默告诉自己,这只是自己人生路上一件小小的意外,只要努力爬起来,重新开始,用之后的成绩来洗刷过失就可以了,领导和同事都会接受。
  将错误当作一次接受教训、鞭策自己、磨炼意志的机会。犯了错要勇敢地面对,深刻地反省自己,让自己与错误一起成长。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认识它们、对待它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批评中汲取营养,这样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争取领导和同事们的谅解和帮助。把领导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怀和提醒,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思想、征求意见,在之后的工作中争取补救之前的过错,这会让他们改变对你的看法,重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