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善用“活教材”才能上好思政课
□吴维煊
文章字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这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近年来,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大运河这本思政“活教材”,探索“运河”视域下的育人新路径。
  如何上好思政课?这是每所学校都高度重视的教改课题,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也有部分学校的思政教育仍存在着重理论灌输、思想宣传、价值说教,而忽视文化涵养、实践育人、氛围熏陶的情况。其突出表现是很多思政课都是在教室里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授课。
  教室里的思政课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课程表上思政课,教师们根据教科书,把教学内容做成PPT,再结合一些视频素材,教师讲、学生听,听完以后再做些提问、讨论及书面作业。还有一种形式是学校组织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例如有的学校研发出的“早间德育”课程:每天早上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全校学生进行早宣誓、背诵古诗词等。虽然学生们能用洪亮的声音集体背诵,但能否将背诵的内容转化成思想认知及道德行为还需实践检验。
  国家统编的思政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纲领性指南,任何一所学校的思政课都要在统编教材的框架体系内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如果思政教学局限于课堂,仅以教科书为教材,那么就算学生记住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道理,也不一定能深刻领会这些道理,到了现实情境中,不一定能将理论上学到的思政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要想把思政课上好、上活,就必须要用好统编教材,但用好统编教材不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在统编教材的统领下,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研发出“活教材”,并把课堂搬到大自然及社会场域中。例如: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地处大运河岸边,该校充分利用大运河这本“活教材”,开发大运河沿线研学资源,让学生在且行且思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担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大量思政课“活教材”,只要深刻领会统编教材的思想内涵,就能把“活教材”研发出来,就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深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善用“活教材”,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还能够通过多学科融合、场景式授课,打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壁垒,强化教师之间的联动共建,形成教育合力。
  思政“活教材”的研发及应用很重要,运用“活教材”实施的思政教育,是对现实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形成理性认识。如果每一节运用“活教材”实施的思政课,都要求教师上交文本材料,并以材料考核各个班级的教育质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违反教育规律,也是对教师教育创新的制约。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