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走向远方 与诗为伴
文章字数:
  与诗歌初遇,是一场青涩单纯的心与慷慨激昂的情的邂逅。
  我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可就是那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点燃了青春的心,它深深吸引着我。虽然那时候的我不理解,但不妨碍它独特的美。
  于是我走近了诗歌。在欣赏了形形色色的诗歌后,发现还是初遇的惊艳最撩人心弦。想起《死水》中写的“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闻一多),想起《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臧克家)”
  这些诗人用看似平常的字词,写着最深刻的事。那是一种看似平静海面下的激流暗涌,那是一种鲜明对比而产生的美。冲击、碰撞,每次读他们的诗,都能感受到内在力量的积蓄、压缩而后迸发,感受到熊熊爱国之火在心中燃烧,血液在沸腾……读完后,总有酣畅淋漓之感。
  于是,我不得不承认即使被五彩斑斓的诗歌迷了眼,却还是最忘不掉它们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击心灵的感觉。
  我的诗歌学习之路没有丝毫规划,比起系统地学习,我更倾向于邂逅式学习。我喜欢在学习与生活的忙碌之中挤出细微的时间读诗,兴致到了,心境到了,往往有很深的感悟和独特的体验。就这样,我邂逅了一位诗人——海子。很早就读过那句“人要有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但一直不知作者是谁,只觉得语言很有特色。一年之后,了解了海子,才发现是他的诗,便有了一种老朋友的熟悉感。读他的诗,很容易使人内心平静,在忙忙碌碌中获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读诗,揭开诗歌神秘的面纱,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天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走向远方,记得带上一本诗集。
  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二(17)班 陈晰
  指导教师 付翠云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