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注重隐含条件挖掘,助力复杂试题突破
□刘振和
文章字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知识获取能力是学习者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项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高考物理试题,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物理试题中,往往存在一些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但又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的过程,就是我们依托所学物理知识,运用科学思维,获取解题思路的过程。需要通过语言解码、符号理解、阅读理解、信息搜索、信息整理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
  获取隐含条件是破解复杂物理试题的关键环节,也常常是学生复习备考的弱点和盲点。那么,物理试题中的隐含条件一般隐藏于何处?挖掘隐含条件又该注重哪些策略呢?
   隐含于关键字句中
  近年来,较复杂物理试题的重要特征是题目字数多(300字以上)、信息量大。要想破解这些试题,就必须从大量的文字中找到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非常重要的字句,我们称其为关键字句,也就是所谓破解试题的“题眼”。
  例如,题目中出现“两个小球间有一根轻弹簧”,结合题意及相关经验我们知道,这个“轻”字就是一个关键字,其隐含的条件是这根弹簧弹力大小处处相等,弹簧没有质量、没有动量、没有动能,但是可以有弹性势能。再比如,通过信息筛选,我们确认题目中“两个物体恰要分离”的“恰要分离”这个关键词隐含的条件是两个物体还没有分离,具有共同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但是它们之间弹力为零。
  从大段的文字表述中找到关键字句,首先需要对必备物理知识有准确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熟知相关规律的适用条件,掌握重要模型的建构规则;其次需要平时善于积累和研究,掌握丰富的核心知识在具体问题中的表述、呈现特征,从而增加对关键字句的敏感性;最后就是要认真审题,搜寻重要信息,善于辨析和甄别。
  隐含于图像中
  图像是物理试题中重要的信息呈现方式,也是隐含条件的重要来源。很多学生往往只关注图像表面呈现出来的信息,没有深挖其内在的隐含条件,导致问题解决陷入困顿。所以,对试题中的图像要加强符号深度理解,注重知识联系,善于信息整合,从而挖掘出其背后的隐含条件。
  例如,一道电学试题中有一幅图像,从表面看,就是反映了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深入分析研究会发现两个重要的隐含条件:一是结合电流定义和微元法可知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是电路中的电荷量;二是结合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可知最大(小)电流时切线斜率为零。
  要想挖掘图像中的隐含条件,首先要对图像与物理解析式、物理情境的对应关系有准确的掌握,要深刻理解数形结合的内在规律;其次要通过分析整合理解图像的深刻含义;最后要形成分析图像的基本模式,即除了图像的直接含义外,还要依次从图像斜率、纵(横)截距、面积等视角深入挖掘图像含义,获取更多隐含信息。
  隐含于表格中
  表格也是物理试题中常见的信息源,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许多必要信息,特别是关于数据的信息。对于表格给出的大量数据,只看数据本身很难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重要条件。因此,要对表格中的数据归类整理、分析对比、推理演算,尝试探索其中的隐含关系。
  比如,某试题的表格给出了力做的一系列功和与之对应的物体末速度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运算,比如求功和速度的比值,发现没有规律;再尝试求功和速度平方的比值,发现有正比关系,这样就得到功和速度平方成正比这个重要的隐含条件。
  要挖掘表格中数据里的隐含条件,首先要熟悉表格中的相关物理量,要善于对他们的关系进行广泛联系,努力寻找其中的关联点;其次要对数据做分类比较、推导演算等技术处理,要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相结合,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从纵横不同视角分析探索,努力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
  隐含于物理常识中
  物理常识是对物理事实和规律最基本的认识,是学生必须明确的物理基本知识。在物理试题中,命题人默认学生知道相关常识,因此会故意不明确给出或说明,学生需要自己判断推理,结合题目要求挖掘补充。
  例如,天体运动类试题中对于地球公转周期是1年,自转周期是1天,月球公转周期是1个月这样的物理常识性数据,常常不予提供,属于隐含条件。
  再比如,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方36000千米处,绕地心圆周运动周期是24小时,与地球自转具有同样绕行方向,这些物理常识也都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自行补充。
  要挖掘物理常识中的隐含条件,首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对基本物理知识烂熟于心,对物理常识有丰富的积累和准确的记忆;其次要善于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善于分析和研究,把物理常识准确地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隐含于生活经验中
  物理知识与生 活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的。试题中日常生活类情境高频出现是当前物理考试的重要趋势。此类试题中的有些信息作为隐含条件没有给出,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获取并应用。
  例如,汽车启动的试题中,学生应该凭借生活经验知道其初速度为零;火车刹车试题中,学生应该知道其末速度为零。再比如,在圆周运动类试题中,学生应该凭借生活经验知道,钟表的秒针走一圈用时60秒,分针走一圈用时60分,时针走一圈用时12小时,这些都是隐含于生活经验中的解题条件。
  要挖掘隐含于生活经验中的物理条件,首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多钻研生活现象中的物理道理;其次,要多实践、多积累,要大胆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物理学习生活化,生活中的现象科学化。
  隐含条件的挖掘是物理试题突破的关键环节,是锻炼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挖掘隐含条件,不仅仅可以使学生练就一双发现具体问题的“慧眼”,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钥匙,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