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三多” 读书学习法
□江舟
文章字数: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但是他本人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完全是靠着刻苦自学而取得成就的,他“多读、多写、多商量”的“三多”读书学习法成就了他在诗词界高山仰止、难以逾越的地位。
  在“多读”方面,夏承焘有着自己传奇般的经历。夏承焘从七八岁左右开始读书,读了几十年。除了生大病,一天都没有离开过书本。为了读书便利,他还直接把家搬到图书馆附近。有一次夏承焘背书,因为背得太疲倦了,竟然一恍惚从椅子上直接摔到了地面。夏承焘对所读的书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泛读的书籍只了解个大概就行,而精读的书籍则一定要读透。正是青年时期如饥似渴的苦读,为夏承焘研究和创作诗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多写”方面,夏承焘从十四五岁开始学习写诗填词,在多读的同时笔耕不辍。他当时填的第一首词是《如梦令》,他曾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的佳句,获得学校国文老师张震轩的激赏。即便是身处逆境,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夏承焘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写出了一大批意境深远、感情凝重的诗词佳作。夏承焘依靠自学,出版了十几种古典文学研究专著和诗词专集。这些著作,是夏承焘用毕生心血浇灌出来的丰硕成果。他写作旧体诗词,典故运用信手拈来,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果没有几十年的勤学苦练,绝对达不到这种熟练的境界。
  在“多商量”方面,就是多向前辈和同道请教切磋。夏承焘在年轻的时候,不仅面壁苦读、锲而不舍,而且广开学路、遍访名师。近代文坛的朱孝臧、吴梅、夏敬观、陈匪石、马一浮、冒广生等大家,夏承焘全部登门拜访求教过。特别是近代词学大师朱孝臧先生,夏承焘对他执弟子礼。朱孝臧先生对夏承焘非常欣赏,竭力栽培夏承焘,对于夏承焘寄去的每一篇诗词文稿,总是细心批阅、朱笔圈点,让夏承焘受益良多。夏承焘在温州读书的时候,先后参加过慎社、瓯社等诗社,与那里的社友谈诗论词、共同进学。当他听说南京唐圭璋、扬州任中敏等人对词学素有研究时,就马上和他们取得联系,一起切磋探讨。夏承焘曾经颇有感触地说:“几十年来,如果说我在词学方面取得了点滴成就,那么与师友间的互相学习和启发是分不开的。”
  “多读、多写、多商量”的读书学习方法,既体现了一代词学大师夏承焘的勤奋,又体现了他的谦虚,是夏承焘几十年从事诗词理论研究和实际创作的经验之谈,他的这种读书学习方法,开创了一条新的读书学习途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