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且以平和育繁花
□林新发
文章字数:
  家长会的余韵尚未散尽,几位母亲在教室的一角热切地交流着“育儿经”。一个孩子满脸欢悦,如一只欢快的小鹿般奔向自己的母亲,双手亲昵地挽住母亲的手臂,“妈妈,妈妈,老师表扬我最近进步特别大!”那张小脸因激动而泛着迷人的红晕,期待的目光直直地投向母亲。
  “这算什么?别得意忘形了。”母亲的目光却如冰冷的箭般射向孩子,接着指向旁边的一位家长,“瞧瞧人家孩子,你啥时候能赶上?”语气中满是苛责,犹如一盆冰冷刺骨的水,瞬间浇灭了孩子眼中的光芒,他的头耷拉下来,眼神也变得黯淡无光,犹如一只受伤后躲进黑暗角落的小兽。
  目睹此景,我的心仿佛被重锤狠狠敲击。身为师者,我深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盼,但这脱口而出的攀比话语,恰如一把锋利的刃,刺痛了孩子稚嫩的心灵。
  法国文坛巨匠莫泊桑的《项链》可谓是刻画“攀比”危害的经典之作。小公务员之妻玛蒂尔德为晚会借项链装点,却在归家途中不幸遗失,只能举债购置新链偿还,十年艰辛偿债,耗去青春美貌,最终发现当初借来的项链是赝品,十年的青春与心血付诸东流,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玛蒂尔德因攀比陷入深渊,代价惨痛。同理,家长的许多烦恼压力也源于盲目攀比,如比孩子的成绩、特长、表现……这像心灵毒药与利刃,不仅扰乱内心,还伤害了孩子。孩子心灵脆弱,在父母攀比中容易失去自信、迷失方向。
  犹记往昔,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留意到这样一种令人扼腕叹息的现象。在班级精心筹备的一场户外拓展活动里,阳光倾洒,绿草如茵,本应是同学们抛开烦忧、欢乐相聚的纯粹且美好的时刻,然而,部分学生的心思却悄然偏离了正轨,关注点全然落在了相互攀比之上。只见有的学生满脸傲骄地抬起脚,向周遭伙伴炫耀新购置的名牌鞋子,鞋子上的品牌标识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目的光芒;有的则紧紧握着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眼中满是比试之意,嘴里不停地攀比着谁的电子设备在功能、配置或价格上更为高端;还有的学生挺直腰杆,眉飞色舞地讲述假期去过的旅游地,从繁华都市的高级酒店到海外名胜的奢华行程,比拼着谁的旅程更为豪奢……
  在这一场场无形的较量中,原本单纯质朴、毫无杂质的同学关系,仿佛被一只无形之手无情地扭曲。那些家境普通的学生,默默地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失落与孤寂,他们紧紧抿着嘴唇,缄默不语,显得沉默又自卑。曾经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活力、开朗无忧的笑脸,也在这般压抑的氛围里渐渐消逝,如同被乌云遮蔽的星辰。原本一场充满欢声笑语、能让友谊之花尽情绽放的活动,就这样沦为了一场弥漫着虚荣气息的较量,令人痛心,亦引人深思。
  故而,不如放下攀比的执念,回归平和的本心,以爱为雨露、以鼓励为阳光,滋养孩子茁壮成长。当我们摒弃虚荣的攀比,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天赋与成长节奏,用温暖的陪伴与积极的引导为其遮风挡雨,那熠熠生辉的美好未来,必定如春日繁花,在不经意间绽放于心间,芬芳满径。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