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卖菜的老头老太太们
文章字数:
等红灯时,见右手边桥头上坐着的一位卖菜大爷朝我张望了一下,又把眼睛迅速移了开去,又盯着另一个路人看了一眼,然后低下头搓着双手,粗大弯曲的十指上布满了黢黑的菜汁。满脸皱纹的脸上表情变幻不定,在我等待红灯短短的几十秒钟内,张惶、不安、腼赧、期盼,在他脸上反复出现。
一辆二六式自行车靠在桥墩上,一只挂篓别在后车架上。面前的油布上堆满了黄豆角,一只只马甲袋里塞满了蒿菜、青菜等,一人独自包下了这个天然小菜场。车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人流如织,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不一会儿就能卖出去了,这些时令蔬菜吃起来正当时呢。
我爸偶尔也会上街来卖些鱼虾。这些年,老人在家附近三条河交界的地方安放鱼簖,捕些胖皮、参鱼、小虾之类的。捕到的小杂鱼就地卖,河虾少,一次只能捕到一二两,会等凑到一斤左右的样子,再拿到街上去卖。
那天,姐妹们约了一起回家陪父亲吃饭。记不得爸是怎样开头述说的,但中间有一段挺有意思。“我刚从河里把鱼拿上来,摆到路口,就来了一老头问,你这鱼怎么卖的?我说一块五一斤。那老头还价说一块吧。一块!这年头一块钱能买什么?你真心想要,我就在秤上跟你客气点儿。称鱼时,那老头连抢带抓的,称了三斤,抢了得有一斤,一点也不嫌鱼腥气。给钱时,老头倒是大方起来了,‘你客气我也客气,五块钱不要找了。’”五元钱卖出去四斤小鱼,父亲乐呵呵的,讲得绘声绘色。“爸,这一碗虾值五十块呢,你也舍得煮给我们吃?”听父亲讲完,我捏了一只虾放在嘴里。父亲没有接我的话,仍呵呵地笑着,还沉浸在卖鱼的乐趣里。
他又是怎样上街卖虾的?父亲没说。一斤河虾,拿到市场里去卖,要交摊位费,根本不划算。父亲会不会也带着一杆小秤,拎着一只方便袋,坐在桥头守着。守在桥头的父亲是不是也是这样张望着,等待主顾。
我突然一阵鼻酸眼热。如果在桥头遇到卖鱼虾的父亲,该怎么面对?
前几年,我常常在菜场那边看到一位邻居老太,有八十岁了吧,骑着一辆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的。看到这位邻居老太,我就在心里责怪我那几位邻家大哥。他们兄弟三人,家家过得红红火火的,不把老人接到身边照应,却让老人起早贪黑地卖菜度日,良心何在?
我的父亲手上没钱吗?有。吃饭穿衣肯定不用愁的。可七十多岁的父亲,捕鱼捉虾,每天有十几二十元的进账,他心里会觉得踏实。看父亲拨拉算盘珠子算着进账时乐呵呵的样子,我也跟着开心。
隔着几户人家的邻居婶子,每天下午备菜,第二天起早去菜场卖菜,晚上还会戴上头灯下田种菜。这个季节,包菜、大蒜、香菜、大白菜、小青菜……不是要栽就是要种,邻家婶子忙得不亦乐乎。下午时分,我总喜欢去邻近的丰收大地农业园转转,会经过邻家婶子的地头,她看到我时,总是远远地就招呼我,偶尔我会停下来,听她唠上几句:“我不是没钱!哪天不卖上许多钱?我跟你叔叔俩人也交农保的,现在也拿到养老钱……”
我不再固执地认为那些上街卖菜的老农是在等米下锅了。他们只是劳碌了一辈子,形成了习惯,无法停下来。或是他们见不得土地闲在那儿,总想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在土地里播上种子,收获果实,他们心里自然就有了安全感。
我已经习惯了他们夜晚戴着头灯在田里劳作的样子,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活法。只是,我的心里始终是酸酸的。他们即便手里有点闲钱,可是真的要用到钱时,十万、八万的存款,又能顶多大用?我不由得在心里替他们喊了声,卖菜的老头老太太们,加油!
一辆二六式自行车靠在桥墩上,一只挂篓别在后车架上。面前的油布上堆满了黄豆角,一只只马甲袋里塞满了蒿菜、青菜等,一人独自包下了这个天然小菜场。车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人流如织,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不一会儿就能卖出去了,这些时令蔬菜吃起来正当时呢。
我爸偶尔也会上街来卖些鱼虾。这些年,老人在家附近三条河交界的地方安放鱼簖,捕些胖皮、参鱼、小虾之类的。捕到的小杂鱼就地卖,河虾少,一次只能捕到一二两,会等凑到一斤左右的样子,再拿到街上去卖。
那天,姐妹们约了一起回家陪父亲吃饭。记不得爸是怎样开头述说的,但中间有一段挺有意思。“我刚从河里把鱼拿上来,摆到路口,就来了一老头问,你这鱼怎么卖的?我说一块五一斤。那老头还价说一块吧。一块!这年头一块钱能买什么?你真心想要,我就在秤上跟你客气点儿。称鱼时,那老头连抢带抓的,称了三斤,抢了得有一斤,一点也不嫌鱼腥气。给钱时,老头倒是大方起来了,‘你客气我也客气,五块钱不要找了。’”五元钱卖出去四斤小鱼,父亲乐呵呵的,讲得绘声绘色。“爸,这一碗虾值五十块呢,你也舍得煮给我们吃?”听父亲讲完,我捏了一只虾放在嘴里。父亲没有接我的话,仍呵呵地笑着,还沉浸在卖鱼的乐趣里。
他又是怎样上街卖虾的?父亲没说。一斤河虾,拿到市场里去卖,要交摊位费,根本不划算。父亲会不会也带着一杆小秤,拎着一只方便袋,坐在桥头守着。守在桥头的父亲是不是也是这样张望着,等待主顾。
我突然一阵鼻酸眼热。如果在桥头遇到卖鱼虾的父亲,该怎么面对?
前几年,我常常在菜场那边看到一位邻居老太,有八十岁了吧,骑着一辆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的。看到这位邻居老太,我就在心里责怪我那几位邻家大哥。他们兄弟三人,家家过得红红火火的,不把老人接到身边照应,却让老人起早贪黑地卖菜度日,良心何在?
我的父亲手上没钱吗?有。吃饭穿衣肯定不用愁的。可七十多岁的父亲,捕鱼捉虾,每天有十几二十元的进账,他心里会觉得踏实。看父亲拨拉算盘珠子算着进账时乐呵呵的样子,我也跟着开心。
隔着几户人家的邻居婶子,每天下午备菜,第二天起早去菜场卖菜,晚上还会戴上头灯下田种菜。这个季节,包菜、大蒜、香菜、大白菜、小青菜……不是要栽就是要种,邻家婶子忙得不亦乐乎。下午时分,我总喜欢去邻近的丰收大地农业园转转,会经过邻家婶子的地头,她看到我时,总是远远地就招呼我,偶尔我会停下来,听她唠上几句:“我不是没钱!哪天不卖上许多钱?我跟你叔叔俩人也交农保的,现在也拿到养老钱……”
我不再固执地认为那些上街卖菜的老农是在等米下锅了。他们只是劳碌了一辈子,形成了习惯,无法停下来。或是他们见不得土地闲在那儿,总想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在土地里播上种子,收获果实,他们心里自然就有了安全感。
我已经习惯了他们夜晚戴着头灯在田里劳作的样子,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活法。只是,我的心里始终是酸酸的。他们即便手里有点闲钱,可是真的要用到钱时,十万、八万的存款,又能顶多大用?我不由得在心里替他们喊了声,卖菜的老头老太太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