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自考,扬起我梦的风帆
□李云娥
文章字数:
  2002年,我同时拿到了汉语言文学的专科和本科文凭,自此,自考的路算是走通了。忆起多年前的自考,故事情节跌跌撞撞。
  我是家里唯一一个没参加高考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没名牌大学文凭的人,是第一届中师生。看到他们那分量十足的文凭,自己的中师毕业证轻飘飘的,像一片羽毛,连自己说话的分量似乎也轻了。我心里暗想,一定要弄个本科文凭垫垫底子,于是,我参加了自考。
  刚中师毕业的我,离开校园又来到校园,一脸稚嫩一脸青涩,对于未来一片迷茫。一起毕业的同学都觉得自己“出身门槛低”,决定深造,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读电大、读函授,这样能比较轻松地拿到专科文凭。只有我一个人傻乎乎地选择了自考,觉得函授和电大几乎是花钱买个文凭,没正儿八经地学到什么东西,肚子里还是“没货”。
  白落梅说:“每个人活着,心灵都有所依托,有人喜静,将心灵托付给明月静水;有人喜闹,将心灵放逐至清风海浪;有人情深,将一生都沉浸在情爱里……”我喜欢看书,每日与书为伴,成了一条柔软的书虫。报名后,买了一堆教科书,逐句逐句细读,一字一字地做着笔记,如蚕食桑叶一般。一间书房,就是一个世界。细雨微斜,夕阳淡抹,秋色染窗,案有诗书,心无俗念,读清心文字。沿着唐诗宋词的足迹,平平仄仄地在书海漫步。心灵被文字的香味濡染,被书中的句子撞击,产生共鸣的涟漪。虽然时光划伤了我的容颜,却让我内心充盈平和,岁月如此静好。
  那时通讯不发达,不能上网查资料,身边也没有师友指点,甚至都不知道去搞关系弄参考资料,就一个人傻傻地苦读,凭自己的理解把书慢慢地一点点消化,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囫囵吞枣。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凭着毅力一路走来,路上有繁花,有溪流,更多的是疲惫,汗水。那些被汗水洗涤过的日子,经历岁月沉淀后终于散发出了醉人的芳香。
  记得考《红楼梦研究》时,我把曹雪芹的原版《红楼梦》完完整整看了三遍,把里面十二金钗的判词全都抄在本子上,一字不差背下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些判词不仅描绘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对深刻理解全书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林黛玉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咏海棠》《问菊》都是些经典诗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在泪眼朦胧中,反复吟诵着这些诗,陪上了自己咸咸淡淡的眼泪,为林黛玉的聪慧却薄命感叹嘘唏。
  《历代文学作品选》是最难考的一门课程。一个朋友就是因这一科屡考不过,最后只能遗憾放弃,花3000元读了个函授。我也考了三次,第一次考58分,离及格的距离差一粒米,第二次考试因堵车没及时赶到考场,半年辛苦白费,第三次终于上岸。拿到合格证那一刻,感觉自己手中举着的是烫金的奥运奖牌一般,激动,兴奋,还滚落几颗热泪砸在脚上。考这一科付出的心血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要背下来的代表作就有60多篇,这是考试填空必填的,必须老老实实背下来,其他的文章也要读上个七七八八。最烧脑的是书上的文字都是繁体字,在我看来,就是一坨墨汁,一个字都不认识。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我几次想退缩,但又在牙齿咬碎后坚持住了。哪怕它是珠穆朗玛峰,我也要爬上去,自己给自己打气:“就剩最后一门了,一定要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步是最难的,坚持就是胜利。”我找到相同文章的简体版,把繁体字一个个翻译过来,有些找不到对照版的,就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蒙,觉得它可能是哪个字,再在词典上查找。这样下去,繁体字不再陌生,勉强能读通读懂了。每次看书看得头晕脑胀时,我就望着窗外的星空、田野,看着萤火虫提着一盏微弱的灯在黑夜中闪烁,就给了我希望,让我的步伐变得坚定。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从1987参加自考,到2002年我终于把专科和本科文凭同时拿到了手。这事在学校炸开了锅,成为学校该年度的最大新闻。其他同事纷纷效仿,有十几个人兴冲冲地报了自考。但是他们的学习热情维持不到三天就消退了,没看清自考的实质,以为是电大函授考试一样。平时书看得少,到了考场上洋相百出。有几个想舞弊的,在屁股下垫本书,抄袭时被抓,写了大条幅被通报批评后还禁考两年;有的看题目太难,考完30分钟后直接灰溜溜走人,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考过一门。最后他们都花钱读了函授,那时我成了学区唯一一个拥有自考专科本科文凭的人,这多少让我内心深处有点骄傲。
  回想曾经的自考,一本本读过的书,如一块块垫在脚下的砖,托举我看到山那边的世界。我的文字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上,并频频获奖。2021年“建党百年”征文,我在邵阳市获第一名;2022年庆二十大征文,我获湖南省散文一等奖;2023年“我与书的故事”全国教师征文获一等奖、湖南省工会“谈家风”征文获二等奖、湖南省“我与阅读”教师文学获优秀奖。现在的我,是数学高级教师、省作协会员、县政协委员。这一切,都要感谢当年的自考,是它扬起了我理想的风帆,绚烂了我的人生。
  自考,考的不仅是智慧,更是毅力、恒心,还有脚下的路、未来的梦。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