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四结合”,场面描写更精彩
文章字数:
现阶段的中考作文,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且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写记叙文。记叙文一般离不开场面描写,精彩的场面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或事情经过等更真实、更生动。那么,如何做好场面描写?笔者有一些经验,希望对师生的“教”与“学”有所启发。
场面描写之识
简单地说,一个场面,就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特定地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事情情景的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场面描写包括但不等同于环境描写,两者之间有同有异。首先,场面描写比环境描写的内容更丰富,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外,还有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等。其次,场面描写比环境描写的表达手法更多样,包括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初中学生写作文时经常会涉及活动场面、运动场面、比赛场面、劳动场面以及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之效
就作者、作品而言,其一场面描写可以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提供典型环境;其二可以塑造人物,场面描写展现的环境或背景会让人物形象特征更鲜明、更突出;其三可以明示或者暗点主题,场面描写会把作者的感情倾向自然而生动地流露出来。
就读者而言,精彩的场面描写能生发强烈而鲜明的感染效果,即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精微细刻的细节,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事情发生时的现场环境、背景和氛围,进而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作文场面描写之不足
总观学生的记叙文习作,对场面描写的认知和应用主要存在三点不足:首先是轻视场面描写,认为和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关联不大、可有可无。其次是不会场面描写,细节繁琐不典型、层次顺序不清晰等问题较为常见。最后是没有场面描写,“单刀直入”式地只写主要人物和主要事情,没有把人物和事情放置在场面描写所营造的典型环境之中。
写好场面描写“四结合”
点面结合。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场面描写方法,即一方面注重宏观整体描绘(面),另一方面突出微观细节刻画(点),如此既能展现事情的宏观背景和氛围,又能展现人或事的典型细节。
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文的开头:“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这是跳水前的一段场面描写,其中“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是宏观整体描绘(面),“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是微观细节刻画(点),如此点面结合,定格了这一瞬间,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紧张的比赛现场,颇具画面感。
学生写类似的场面可以描写学校的运动会,先整体描绘操场的布局、观众的分布、运动员方阵等(面),然后再聚焦刻画某个班级的标语,某个学生的表情、动作等(点),顺序清楚、层次分明。
详略结合。有时候一个场面里往往会有很多人,那么描写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详写主要人物、略写次要人物,或者聚焦详写每个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其他特征一笔带过。
例如,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中的“众人取笑图”,场面内容丰富、气氛热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首先是详写主子们的笑,抓住了每个人的典型特征,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各具情态、生动形象;其次是略写丫鬟仆人们的笑,因为身份低下,自然不能与高贵的主子们在堂上肆意狂笑,故作群像描写,简略刻画。如此详略恰切的场面描写,既体现了现场的热闹,又勾勒了一幅尊卑有序的封建制度透视图。
学生写作时可以描写课外活动时操场上龙腾虎跃的场面,详写比赛激烈、全场关注度高的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重点刻画这两项运动中,同学们奋力拼搏的神态、动作等,略写跳绳、踢毽子等其他运动项目,突出重点但又不失项目繁多,多而不乱、闹而有序。
虚实结合。“实”即写实,“虚”即想象,二者结合,就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融入恰当而丰富的想象,突破现实场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进而使场面描写更生动更丰富,对读者的代入感和吸引力会更强。
例如,九年级语文上册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闰土刺猹”这一名场面就是“我”根据闰土的讲述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场景设置极具画面感,“深蓝的夜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等勾勒出美丽而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背景。其中的人物形象极具生命力,“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地刺去”等刻画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小英雄”。是想象,让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精彩集中在了这一刻,成就了一段经典场面。
学生可以这样写升旗仪式:“这一刻,全场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全体同学昂首挺胸,眼睛紧紧地盯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个个脸上写满自豪与庄严。此刻他们一定在心里大声呼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一段场面描写,由实及虚、虚实结合,让升旗仪式的教育意义落地生根。
正侧结合。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把一个场面通过文字勾勒出来,可以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人、景或事的特点,极大地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例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文,在描述跳水运动员吕伟的跳水过程时,首先正面描写了她“轻舒双臂”“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等一系列动作细节,之后又侧面描写了“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等观众们的反应,衬托动作的完美程度和技艺之高超。如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使现场描述更加全面立体、逼真生动。
学生可以描写元旦文艺汇演,首先从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服饰等多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其次从观众们的神情、掌声等反应进行侧面描写,两方面相结合,才能把文艺演出的精彩场面全方面地展现出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现场氛围。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实践中,“四结合”并非各自为营、单一应用,只有融会贯通、相互穿插、循需活用,才能用文字的力量推动场面描写在作文中无声而精彩地绽放。
场面描写之识
简单地说,一个场面,就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特定地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事情情景的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场面描写包括但不等同于环境描写,两者之间有同有异。首先,场面描写比环境描写的内容更丰富,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外,还有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等。其次,场面描写比环境描写的表达手法更多样,包括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初中学生写作文时经常会涉及活动场面、运动场面、比赛场面、劳动场面以及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之效
就作者、作品而言,其一场面描写可以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提供典型环境;其二可以塑造人物,场面描写展现的环境或背景会让人物形象特征更鲜明、更突出;其三可以明示或者暗点主题,场面描写会把作者的感情倾向自然而生动地流露出来。
就读者而言,精彩的场面描写能生发强烈而鲜明的感染效果,即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精微细刻的细节,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事情发生时的现场环境、背景和氛围,进而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作文场面描写之不足
总观学生的记叙文习作,对场面描写的认知和应用主要存在三点不足:首先是轻视场面描写,认为和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关联不大、可有可无。其次是不会场面描写,细节繁琐不典型、层次顺序不清晰等问题较为常见。最后是没有场面描写,“单刀直入”式地只写主要人物和主要事情,没有把人物和事情放置在场面描写所营造的典型环境之中。
写好场面描写“四结合”
点面结合。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场面描写方法,即一方面注重宏观整体描绘(面),另一方面突出微观细节刻画(点),如此既能展现事情的宏观背景和氛围,又能展现人或事的典型细节。
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文的开头:“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这是跳水前的一段场面描写,其中“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是宏观整体描绘(面),“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是微观细节刻画(点),如此点面结合,定格了这一瞬间,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紧张的比赛现场,颇具画面感。
学生写类似的场面可以描写学校的运动会,先整体描绘操场的布局、观众的分布、运动员方阵等(面),然后再聚焦刻画某个班级的标语,某个学生的表情、动作等(点),顺序清楚、层次分明。
详略结合。有时候一个场面里往往会有很多人,那么描写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详写主要人物、略写次要人物,或者聚焦详写每个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其他特征一笔带过。
例如,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中的“众人取笑图”,场面内容丰富、气氛热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首先是详写主子们的笑,抓住了每个人的典型特征,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各具情态、生动形象;其次是略写丫鬟仆人们的笑,因为身份低下,自然不能与高贵的主子们在堂上肆意狂笑,故作群像描写,简略刻画。如此详略恰切的场面描写,既体现了现场的热闹,又勾勒了一幅尊卑有序的封建制度透视图。
学生写作时可以描写课外活动时操场上龙腾虎跃的场面,详写比赛激烈、全场关注度高的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重点刻画这两项运动中,同学们奋力拼搏的神态、动作等,略写跳绳、踢毽子等其他运动项目,突出重点但又不失项目繁多,多而不乱、闹而有序。
虚实结合。“实”即写实,“虚”即想象,二者结合,就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融入恰当而丰富的想象,突破现实场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进而使场面描写更生动更丰富,对读者的代入感和吸引力会更强。
例如,九年级语文上册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闰土刺猹”这一名场面就是“我”根据闰土的讲述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场景设置极具画面感,“深蓝的夜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等勾勒出美丽而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背景。其中的人物形象极具生命力,“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地刺去”等刻画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小英雄”。是想象,让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精彩集中在了这一刻,成就了一段经典场面。
学生可以这样写升旗仪式:“这一刻,全场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全体同学昂首挺胸,眼睛紧紧地盯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个个脸上写满自豪与庄严。此刻他们一定在心里大声呼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一段场面描写,由实及虚、虚实结合,让升旗仪式的教育意义落地生根。
正侧结合。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把一个场面通过文字勾勒出来,可以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人、景或事的特点,极大地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例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文,在描述跳水运动员吕伟的跳水过程时,首先正面描写了她“轻舒双臂”“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等一系列动作细节,之后又侧面描写了“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等观众们的反应,衬托动作的完美程度和技艺之高超。如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使现场描述更加全面立体、逼真生动。
学生可以描写元旦文艺汇演,首先从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服饰等多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其次从观众们的神情、掌声等反应进行侧面描写,两方面相结合,才能把文艺演出的精彩场面全方面地展现出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现场氛围。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实践中,“四结合”并非各自为营、单一应用,只有融会贯通、相互穿插、循需活用,才能用文字的力量推动场面描写在作文中无声而精彩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