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读温泉的人
□刘志华
文章字数:
  茫茫人海中,许是缘分使然,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温暖的人。写作路上给予我极大帮助的胡赛标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前些年,热爱文学的老乡小青把我拉进了永定作协群。她不时把我写的小文字转发到群里,渐渐有老师开始关注我了。胡老师就是通过我的文字认识我的。
  胡老师是一位人民教师,也是一位知名老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是《中国校园文学》标志性教师作家。这几年,他成为龙岩市首位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的教师作家,还荣获谢璞儿童文学奖、茅盾教师文学奖、庄子寓言文学奖等,2024年散文《那只花灯》再次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我与胡老师仅有几面之缘,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隐隐透着儒雅气质。他两鬓斑白,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沧桑。他说话慢条斯理,字斟句酌,如涓涓细流。他像一本古朴厚重的书,虽无华丽的装帧,却满是纯粹、真实的文字。文如其人,他的文章质朴却充满力量,其间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他大多时光都沉浸在阅读和写作中,辛勤耕耘,创作出一篇篇地域鲜明、味道独特的佳作。
  与胡老师结识后,他鼓励我多写写,并帮我把《没事撒撒娇》推荐给《梅州日报》编辑,文章顺利发表。那可是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当时的喜悦难以言表,就像心中点燃了一簇写作的火焰。
  此后,每次写好文章后,我都会请胡老师帮忙看看。而他总会先真诚地褒扬我的文章,给予我鼓励和信心,而后才指出文中的不足之处,哪怕一个错字与标点。就如他看完我那篇《儿时的冬天》后说道:“本文通过回忆童年冬天穿衣、上课、吃饭、冻凌冰、烤地瓜、装火笼等事象,形象描写出一个缺衣少食时代的清贫而温暖的记忆。棒!建议擤鼻涕的招牌动作几句删除,会更有审美价值。供参考。”这样细致而精准的点评,犹如指南针,为我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无论何时,只要向胡老师请教问题,他都会有求必应。他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分享给文友们,像一位慷慨的长者,让我们不断成长。“回首几十年写作路,突然发现走了许多弯路,浪费了许多时间。”他在群里感叹道,“还是要有定位,不要什么都写,目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啊!”他举例说,外省某个文友,专攻寓言,出了寓言集,获了金骆驼奖,顺利加入了中国作协……
  听说有一次,胡老师在编辑那里夸赞我:“志华的生活散文写得很有灵性,很有味道,具备动人的艺术力量……”又对我说:“你就定位专攻散文,不要模仿别人。其实,作品不必写太多,有代表作让读者印象深刻就可以了。”他笑道:“著作等身,平平庸庸,伤害读者的眼睛,等于谋财害命!”
  胡老师出版了好几本书,这些书就像他在写作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脚印,每一本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他的参赛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如同璀璨的星星,频频获奖,这无疑是对他能力和才华的高度认可。
  我们眼中的胡老师是极为优秀的,可他本人却总是不知足。他常常抱怨自己身体欠佳,很多事情有心想做却无力达成。他退休时我说:“老师,您辛苦了这么多年,现在闲下来了,该放放手中的书和笔,好好享享清福。”但他依旧像过去一样,每天沉浸在读写的世界里。某天,他说在看一本30万字的长篇小说,“啃”了半个多月,神情疲惫。他松了一口气笑笑说:“再也不买长篇小说看了。”
  宁静的书房里,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地板上,他依旧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翻阅书籍,仿佛外界的喧嚣全然与他无关。在他的内心仿佛有一座永远挖掘不完的宝藏,总是有自己的新目标,不断向着创作高峰攀登。
  他在《温泉做的故乡》里说:“我喜欢温泉,怀念温泉。我的一生都在向温泉学习。”故乡的温泉孕育了他的性情,而他又将这温泉般的灵魂融入到文字与为人处世之中,让每一个与他有交集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温暖情怀,以及携手文字前行的力量……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