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翅膀
文章字数:
那个地方非常偏僻,若不是朋友指点,我很难知道在那座大山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村落。
朋友李文说,这个山村原先不通电,不通车,几乎与世隔绝,那里的人没有走出过大山,那里没有学校,孩子们没有上过学。驴友们“入侵”后,引起了一些热心人士的关注,通上了电,修了路,建了个小学校……
听说那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像个世外桃源,我才在李文的带领下驱车前往。我在来之前,把家里的一些成年不穿的衣服放进了车里,打算捐给那里的孩子们。
虽说通了路,也只是个简易公路,没有铺上水泥或柏油,路面坑坑洼洼。幸亏我开的是吉普车,颠簸得不是十分厉害。
拐过山嘴,迎面走来几个小学生。他们刚才还是蹦蹦跳跳、说说笑笑的,一见到我们的车,马上站在路边,抬头挺身立正,向我们敬礼——他们动作熟练,神态安静,敬的是少先队队礼!
我吓了一跳,忙踩刹车,小心翼翼地从他们身边而过。从后视镜里看到,我们走出好远,这些孩子们的手才放下。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挺感动的,然而只是感动了片刻,便起了疑心,我疑惑地问李文:“小李子,是不是当地政府要求孩子们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可能是有关部门这样要求的,你猜猜原因是什么?”李文说。
“是为了招商引资,吸引游客,给外来客人一个好印象,让人感到当地的孩子懂礼貌,便于吸引投资,吸引游客?”之前,我看到过相关的报道,在一些偏远地区要求小学生给小车敬礼,好像官方的解释就是这个原因。
李文说:“这个地方太偏僻了,外地人车来的也不多啊。”
我想了想,又说:“学生们向过往车辆行礼,从而使司机们减慢车速,起到保证学生安全的作用。”记得有地方的报道里也这样说。
李文说:“如果要求向车辆敬礼,是强调安全和礼貌。这一点,我想司机应该感到脸红才是,因为文明谨慎驾车,保障孩子安全,本是天经地义,但现在要求孩子向他们敬礼,作为对这种受到敬礼的回报,孩子才能得到安全……这个说法也有点牵强。”
想一想,李文的话不无道理。我心里一惊,暗暗思忖:难道是培养孩子对官员的敬畏?这些偏远落后地区,能够坐小车的基本上无例外都是官员。古代官员坐轿子,而今官员乘轿车。古代老百姓见了官员的轿子要趴在路边磕头,而今小学生见了官员的轿车要恭敬地敬礼。是这样的吗?
然而,我的这个猜测很快也被推翻了。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一辆货车呼啸而过,而前方迎面走来一个小学生,也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向这辆货车敬礼!
我走到这个小学生跟前时,他停步于路边,挺身立正,两眼平视着我们的车,挥举右手略高于头顶,手掌朝前,指尖向左上方——看不出丝毫的造作和不耐烦,像是真情流露。
我忙停下车,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给过往的车辆敬礼。这个小朋友大约七八岁,一脸质朴、憨厚的样子。他脸一红,扭捏半天也没回答我的问话。
我怕耽误他去学校上课,忙让他走了。
我和李文在村里转悠了几圈后来到学校,向老师打听才知道事情真相:学校并没要求学生们向过路车辆敬礼,是他们自愿的。由于得到外界资助,村里的孩子们才上了学,读书条件也越来越好,为了表达感恩之心,于是才有了见车即敬礼的举动,这是对外来者的感恩,更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原来如此!
当我走出教师办公室的时候,忽然发现在路上见到的那个小朋友用石块在我的车身上划拉。我下意识地叫道:“小朋友,你干什么啊?”
这个小朋友并没跑,而是直直地看着我们。
看到车上已经划拉出几道痕迹,老师一边给我们赔不是,一边批评那个孩子:“张富贵,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叔叔来给你送衣服,你还破坏人家的车?弄坏了你赔得起吗?”
那个叫张富贵的小朋友吓得“哇”一声哭了。
自认倒霉吧。我和李文忙开车离开了学校。
在路上,我和李文怀疑老师的话有水分,如果说这里的学生有礼貌,为什么还要划拉我的车?莫非真的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后来,我接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老师解释了张富贵用石块划我车身的原因:山里的路不好走,张富贵想给我的车画上翅膀,让车像鸟一样飞起来!
我当即决定,动用各种关系,给那里的孩子们捐一批书籍,建一个图书室。
朋友李文说,这个山村原先不通电,不通车,几乎与世隔绝,那里的人没有走出过大山,那里没有学校,孩子们没有上过学。驴友们“入侵”后,引起了一些热心人士的关注,通上了电,修了路,建了个小学校……
听说那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像个世外桃源,我才在李文的带领下驱车前往。我在来之前,把家里的一些成年不穿的衣服放进了车里,打算捐给那里的孩子们。
虽说通了路,也只是个简易公路,没有铺上水泥或柏油,路面坑坑洼洼。幸亏我开的是吉普车,颠簸得不是十分厉害。
拐过山嘴,迎面走来几个小学生。他们刚才还是蹦蹦跳跳、说说笑笑的,一见到我们的车,马上站在路边,抬头挺身立正,向我们敬礼——他们动作熟练,神态安静,敬的是少先队队礼!
我吓了一跳,忙踩刹车,小心翼翼地从他们身边而过。从后视镜里看到,我们走出好远,这些孩子们的手才放下。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挺感动的,然而只是感动了片刻,便起了疑心,我疑惑地问李文:“小李子,是不是当地政府要求孩子们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可能是有关部门这样要求的,你猜猜原因是什么?”李文说。
“是为了招商引资,吸引游客,给外来客人一个好印象,让人感到当地的孩子懂礼貌,便于吸引投资,吸引游客?”之前,我看到过相关的报道,在一些偏远地区要求小学生给小车敬礼,好像官方的解释就是这个原因。
李文说:“这个地方太偏僻了,外地人车来的也不多啊。”
我想了想,又说:“学生们向过往车辆行礼,从而使司机们减慢车速,起到保证学生安全的作用。”记得有地方的报道里也这样说。
李文说:“如果要求向车辆敬礼,是强调安全和礼貌。这一点,我想司机应该感到脸红才是,因为文明谨慎驾车,保障孩子安全,本是天经地义,但现在要求孩子向他们敬礼,作为对这种受到敬礼的回报,孩子才能得到安全……这个说法也有点牵强。”
想一想,李文的话不无道理。我心里一惊,暗暗思忖:难道是培养孩子对官员的敬畏?这些偏远落后地区,能够坐小车的基本上无例外都是官员。古代官员坐轿子,而今官员乘轿车。古代老百姓见了官员的轿子要趴在路边磕头,而今小学生见了官员的轿车要恭敬地敬礼。是这样的吗?
然而,我的这个猜测很快也被推翻了。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一辆货车呼啸而过,而前方迎面走来一个小学生,也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向这辆货车敬礼!
我走到这个小学生跟前时,他停步于路边,挺身立正,两眼平视着我们的车,挥举右手略高于头顶,手掌朝前,指尖向左上方——看不出丝毫的造作和不耐烦,像是真情流露。
我忙停下车,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给过往的车辆敬礼。这个小朋友大约七八岁,一脸质朴、憨厚的样子。他脸一红,扭捏半天也没回答我的问话。
我怕耽误他去学校上课,忙让他走了。
我和李文在村里转悠了几圈后来到学校,向老师打听才知道事情真相:学校并没要求学生们向过路车辆敬礼,是他们自愿的。由于得到外界资助,村里的孩子们才上了学,读书条件也越来越好,为了表达感恩之心,于是才有了见车即敬礼的举动,这是对外来者的感恩,更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原来如此!
当我走出教师办公室的时候,忽然发现在路上见到的那个小朋友用石块在我的车身上划拉。我下意识地叫道:“小朋友,你干什么啊?”
这个小朋友并没跑,而是直直地看着我们。
看到车上已经划拉出几道痕迹,老师一边给我们赔不是,一边批评那个孩子:“张富贵,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叔叔来给你送衣服,你还破坏人家的车?弄坏了你赔得起吗?”
那个叫张富贵的小朋友吓得“哇”一声哭了。
自认倒霉吧。我和李文忙开车离开了学校。
在路上,我和李文怀疑老师的话有水分,如果说这里的学生有礼貌,为什么还要划拉我的车?莫非真的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后来,我接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老师解释了张富贵用石块划我车身的原因:山里的路不好走,张富贵想给我的车画上翅膀,让车像鸟一样飞起来!
我当即决定,动用各种关系,给那里的孩子们捐一批书籍,建一个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