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我的自考之路
□赖春蕾
文章字数:
  我曾因为家境窘迫的原因,放弃了保送高中,放弃了我心心念念的大学梦,最终选择了中专,以便早点出来就业帮衬家里。那求而不得的大学梦,始终让我魂牵梦萦。
  1995年,我偶然得知自学考试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学”,那时候离我毕业仅剩一年时间,个别消息较灵通的同学早已经先迈出了一大步,考过了好几门科目。许是因为拥有同一个梦想,我们这些后来者几乎一窝蜂地报名参加了专科的自学考试。原本热衷于去图书馆里读名著的我们,突然就变了风向,好似要参加高考一样,一个个都铆足了劲儿全力以赴。
  晨间的林荫路上,随处可见我们班的同学捧着书本,忽而嘴里念念有词,忽而立定凝神思考;黄昏的足球场上,荷尔蒙爆发的男生们在奋力厮杀,而跑道边缘,我们班的同学在读书,自成一道风景。周末的教室里,同学们几乎像上课一样都在安静地埋头学习。其他班同学偶尔经过,一个个惊得张大了嘴巴。在“好事者”的一番打探之下,大家才知道那个最厉害的21班,几乎全班同学都在参加自考。一时间,我们班为全校所瞩目。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嗤之以鼻,还有人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加入到自考的行列。自此,自学考试在我们学校蔚然成风,好像突然就成了学校的第二学历考试。
  当时我们几乎都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和学校专业相近的税收专业,共有17门考试科目,甚至其中还有高等数学这个“拦路虎”。现在看来,当年我们还是太年轻了,如果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可以多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考试科目也仅有11门,容易考过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考试科目多、高等数学难,这些都不是问题。中考时我的数学成绩接近满分,我满怀自信,却也未掉以轻心,几乎每天的晚自习都在认真刷题,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时连BP机都鲜有人拥有,更别说智能手机、无线网络上的视频教学了。我只能一个方程式一个方程式、一道数学题一道数学题地啃,掰开了揉碎了去理解去练习,不明白就向学霸请教,学霸不懂就向老师请求指导。老师也非常支持我们的自考学习,不遗余力地耐心讲解。
  即使这样努力,直到最后进考场,我心里仍是惴惴不安。当高等数学试卷发下来时,我沮丧极了。每道题看着都好像挺熟悉,解题思路就在脑子里,仿佛只要我好好想想,它就能跳出来似的。实际上,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完这份试卷的。一出考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几乎都是同样的无精打采,唉声叹气。
  我几乎不抱任何希望,作好了再战一场的准备。经常梦见自己还在高等数学的考场上冥思苦想,试卷一片空白,在惊慌失措中猛然惊醒。殊不知,天道酬勤,最后成绩揭晓,这门高等数学我居然考了61分!合格了!我一蹦三尺高,抱着舍友又蹦又跳。舍友比我多不了几分,也是险过。我们开心得就像中了头彩,当晚就跑到学校外面的小饭馆里面去给自己加了个鸡腿庆祝。
  这个“拦路虎”一过,剩下的科目手到擒来。毕业后,还剩下寥寥数科没考。没想到,就是这最后的几门科目,几乎成了我的噩梦。
  顺利参加工作后,我在乡镇上班,几乎没有工作压力。那时交通不便,几星期才回一次家。老旧的班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摇摇晃晃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县城,一路上伴着浓重的柴油味,熏得人头昏目眩直想呕吐。我有时便懒得回去,窝在宿舍里没日没夜地看小说,或跑到隔壁同事家里看电视、看录像,就是不想看书。每次报名都不曾错过,却总是漫不经心地直到考前几周才心急火燎地火线突击,通过率低得惊人。如是循环往复,屡战屡败,一晃几年就过去了,除了增长的体重,我几乎颗粒无收。
  知耻而后勇,我痛下决心,小说不看了,录像不看了,家也不回了,除了上班,就在宿舍里认真读书做笔记、刷题背诵。当年因为握笔写字时用力过度,我的右手中指第一节指关节上,留下了明显的凹痕和薄薄的一层茧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在那年顺利通过了最后的几门科目。一张张薄薄的单科合格证书,终于换回了一本大红的毕业证书。历时三年,我终于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此后,我还曾尝试继续参加本科的自学考试。奈何工作几年,我的心思浮躁了,书也看不下去了,挣扎了好几年,仅考过屈指可数的几门科目,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后来我又参加了中央党校函授学习,挺着即将临盆的孕肚参加论文答辩,顺利考取了本科文凭。在孩子上一年级时,我又去参加了网络学习教育,获得大学学士学位,终于为自己曾经魂牵梦萦的大学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无止境。每一场考试,都是人生的历练,而自学考试,是我人生大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一个里程碑。它让我知道,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求,不管是一路荆棘丛生还是繁花盛开,终将成就你独一无二的无悔人生。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