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育人的底层逻辑
文章字数:
![](http://zxksb.sxjybk.com/zxksb/20241213/html/df43fcfd29fae78ad6f26e8b6230bea7_img_360_83_184_123.png)
本报记者 李玉
见到屈文宏校长时,桌子上一本《教育的理由》已被他翻阅了大半,书中的折页和标注部分交织着屈校长在阅读过程中的些许思考。
想要办好一所学校,一位好学的、有思想力的校长不可或缺。如何带领铜川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铜川市一中”)南北两所校区的六千多名学生和五百多名教职工迈向更高质量的教育,引领每个人实现更好的成长,屈校长带着这个问题,从学校80多年的历史中找思路,最终提炼出了“培养有情怀、爱自己、善作为的人”的育人目标。
谈及自身经历,屈校长坦言:“除了在汉中上学的那四年,可以说我一直没离开过铜川,所以对家乡铜川有很深的感情。”自 1998 年参加工作以来,屈校长从青年教师到高级教师,再到校长,身份一直在变,不变的是自己对家乡教育的尊重。
“尊重人的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将其教育为怎样的一个人。”屈校长认为,办好教育的前提一定是以尊重打底色,深刻认识到所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人,在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人文精神的成长。所以,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帮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自己,是学校最基本的育人目标。近年来,铜川市一中充分利用地域内照金薛家寨、陈家坡等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等系列主题活动,扎实落实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工作,让赤子之情薪火相传。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主题团会、升旗仪式、道德大讲堂、18岁汉服成人礼和“足走四方 问道家乡”远足拉练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为爱家乡、爱母校、爱家人的有情怀的人。
“‘爱自己’的本质是让自己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帮助师生建立正确的、客观的自我认知,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022年,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处,面向全校师生开通心理健康团体定制服务和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发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帮助师生心理健康成长。学校在南北两个校区均开设了劳动实践基地,系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屈校长常常深入学生群体,在劳动课程中亲身示范。除此之外,学校还尝试将体育融入学校的日常,通过对“阳光大课间”、体育“选课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每年开展校园艺术节、传统文化进校园、书画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影响学生成长的场域不仅在学校,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很多家长的育人理念还停留在以前,对教育的要求是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会竞争力,却忽视了孩子个体的差异性。”屈校长直言道。为了转变部分家长的陈旧教育观念,学校通过开展家长公益课、家长学校培训班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科学育人观,引导家长从实际出发,学会尊重孩子,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
“培养‘善作为’的人,是培养有积极态度的,有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行动自觉的人。”近年来,铜川市一中持续探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努力让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更加宽阔。”对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有了新的要求。“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体系设计,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多样化成才。”聚焦这一要求,屈校长认为:“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为学生打造足够丰富的、适合其探索和发展的平台。”为了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创建平台,学校将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发了近二十门校本课程,成立了四十余个学生社团,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兴趣,并通过开展“红色寻访”“美丽乡村”“名校探访”“科技前瞻”四大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特色化办学,其实是日常工作迭代发展并优化沉淀而来的,而不是苦思冥想找出单一的片面的特色再大力发展的。”
虽然短暂的会面并不能全面了解屈文宏校长的办学思想,但让人感受最深的却是他对学生、对教育的尊重,“只要我们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把每一个平台扎扎实实打造好,我认为,这就是尊重人的教育。”朴素的话语背后,呈现出的是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不忘脚踏实地做教育的校长形象。“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遇到更多的美好。”相信在屈校长的带领下,铜川市一中的学子终将触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