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前方
文章字数:
那一年金秋,天高云阔,桂子花香如春风一般浩荡缠绵。刚走上讲台的我,除了要对50个眼眸澄澈的孩子负责,还背了四本厚厚的自考课本。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极力鼓励即将中专毕业的我们都去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同学们,即使我们拿不到全日制大专文凭,通过自学考试可以让我们更自律更有筹划,拿到的文凭更过硬,初中、高中学校乃至公务员岗位都抢着要呢!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勇敢去追梦吧!”一番激情澎湃的话,在校园里激起层层涟漪。于是,我们基本都报名参加自考,校园里四处可见埋头苦读的身影。特别是我和同桌阿莲,同是偏远农村出来的,更渴望走出大山,所以我们总是同起同息,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可由于学校统一限制了报考科目,所以到毕业我们只通过了五科考试。毕业分别时我们击掌相约:争取用一年的时间考过剩下的七门课程,拿到自考大专文凭。
忙乱地报名、买书,我便后悔了:这么多砖头厚的书,单靠自学猴年马月才能啃完呢?马上开学了,又当班主任,还要照顾家里的奶奶,能有多少时间读书呢?
在回校的班车上,我边给自己打气边冷静地筹算:好在是教二年级,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备课改作业可以少花一些时间。早上6点到7点、晚上7点到11点有五个小时能全部用来读书,其中四个小时读新的,一个小时复习,一年下来,总是会有效果的。
然而,我毕竟不是机器——机器尚且需要休息呢——繁重的工作之余能马上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特别是艰深晦涩的《心理学》,里面的理论基本上是外国的,这个理论分支那个记忆思维让人眼花缭乱。那些陌生的知识点囫囵吞枣地“塞”得脑壳痛,好容易记住了,没过几天又忘得差不多了,又得咬着牙重新来过。再冷的天,都得踩着钟点逼自己起床,喝着咖啡跺着脚熬过深夜。
学到昏昏欲睡脑子几乎停止运转时,我便常常拿起校园电话和阿莲互相吐槽:“哎!那个詹姆士拿下来了吗?”“告诉你,弗洛伊德被我收服啦!”一阵嘻嘻哈哈地调笑之后,脑袋蓦地清醒了许多,再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和詹姆士他们挑灯夜话去了。
终于有一天,我怎么强迫自己也读不进去,情绪烦躁得把书狠狠地扔到墙角:不读了!读了也不一定能考上!拿到文凭了也不一定比现在更好!反正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为什么不像同学晶晶一样,找个条件好点的男孩儿嫁了,天天负责貌美如花就行了!
我的心在左右摇摆,想放弃又有点不甘心,想读下去又难以静心。熬到放学,我骑上摩托车冲到阿莲的学校,她难道真能一直心无旁骛地读书吗?
那是一个简陋的村小,只有八位教师,一栋两层教学楼,一排平房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有点破旧荒凉。
“请问,阿莲在吗?”我在校园、宿舍转了一圈,最后找到阿姨问。阿姨头也不抬,随手一指:“在楼顶上读书呢,不到天黑不会下来!”
我心一动,三步并作两步地爬上二楼楼顶。果然看见阿莲坐在藤椅上,捧着书边画边喃喃诵读。金色的阳光打在她年轻光洁的脸上,白色连衣裙闪闪发光,披肩长发很自然地垂下,美得就像一幅画。
“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检查我功课了?”阿莲惊喜地抬头。我苦涩地笑笑,翻着她手里的书,讷讷道:“阿莲,你想过了吗?其实我们可以不用这么辛苦的,毕竟有工作了……”
阿莲轻轻握着我的手,指向远处苍莽连绵的大山:“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到楼顶来读书吗?我经常在想,山那边是什么风景呢?难道我一辈子都只能呆在大山里吗?我要用一本两本书做台阶,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争取到更远的远方去寻找我的梦!”她停顿一下,又轻轻说道:“难道女孩子一辈子就为了找一个好人家嫁了吗?记得我们摘抄过舒婷的《致橡树》吧?”
阿莲眼中热切的向往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用力地反握住她的手:“我当然记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难得你来,时间还早,我们先来吼一吼歌吧!”阿莲下楼去提了一台录音机上来,放入一盘磁带说:“读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常常站在楼顶上吼歌,让疲惫和犹豫全部随歌声飘散!”
从“你是不是笑我在太阳底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到“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那天,我们发疯似的吼到月亮升起,心中的块垒一点一点地随风消弭,还从内心深处汩汩生发出力量的源泉。
时间一长,我也慢慢摸索到自学的一些窍门:教育学跟教学实际结合得最紧密,那些分组竞争、巧妙奖励理论用在学生身上,纪律和成绩自然高出许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不正好解决如何记得牢的问题吗?每次多记住一个问题、多背下一页书都给自己一份小小的奖励,那苦涩中便慢慢渗出蜜甜了。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读来,冬去春来,我们都顺利通过了七科考试。还没拿到大专毕业证书,阿莲和我又相约报了成人高考,准备趁着年轻,再启程参加本科函授入学考试。当时这个考试难度特别大,很多初中、高中老师都没能通过。我们咬牙苦学一年,全县就我们两人顺利考取中文本科,又结伴到福建师范大学函授学习——我们终于成为两棵粲然绽放的木棉树,走出大山,风雨无阻!
如今,阿莲在厦门工作,我留在本地初中,各自成家生活,像两颗独立运行的星球,少有交集,却都奔着梦想而行。当我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时,当我能在喧嚣中静心读书写作时,当生活一地鸡毛我仍能微笑面对时,我都要感谢那个在泥泞青春里匍匐前行的自己,感谢那段向阳而生的追梦之路,让梦想慢慢慢慢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极力鼓励即将中专毕业的我们都去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同学们,即使我们拿不到全日制大专文凭,通过自学考试可以让我们更自律更有筹划,拿到的文凭更过硬,初中、高中学校乃至公务员岗位都抢着要呢!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勇敢去追梦吧!”一番激情澎湃的话,在校园里激起层层涟漪。于是,我们基本都报名参加自考,校园里四处可见埋头苦读的身影。特别是我和同桌阿莲,同是偏远农村出来的,更渴望走出大山,所以我们总是同起同息,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可由于学校统一限制了报考科目,所以到毕业我们只通过了五科考试。毕业分别时我们击掌相约:争取用一年的时间考过剩下的七门课程,拿到自考大专文凭。
忙乱地报名、买书,我便后悔了:这么多砖头厚的书,单靠自学猴年马月才能啃完呢?马上开学了,又当班主任,还要照顾家里的奶奶,能有多少时间读书呢?
在回校的班车上,我边给自己打气边冷静地筹算:好在是教二年级,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备课改作业可以少花一些时间。早上6点到7点、晚上7点到11点有五个小时能全部用来读书,其中四个小时读新的,一个小时复习,一年下来,总是会有效果的。
然而,我毕竟不是机器——机器尚且需要休息呢——繁重的工作之余能马上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特别是艰深晦涩的《心理学》,里面的理论基本上是外国的,这个理论分支那个记忆思维让人眼花缭乱。那些陌生的知识点囫囵吞枣地“塞”得脑壳痛,好容易记住了,没过几天又忘得差不多了,又得咬着牙重新来过。再冷的天,都得踩着钟点逼自己起床,喝着咖啡跺着脚熬过深夜。
学到昏昏欲睡脑子几乎停止运转时,我便常常拿起校园电话和阿莲互相吐槽:“哎!那个詹姆士拿下来了吗?”“告诉你,弗洛伊德被我收服啦!”一阵嘻嘻哈哈地调笑之后,脑袋蓦地清醒了许多,再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和詹姆士他们挑灯夜话去了。
终于有一天,我怎么强迫自己也读不进去,情绪烦躁得把书狠狠地扔到墙角:不读了!读了也不一定能考上!拿到文凭了也不一定比现在更好!反正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为什么不像同学晶晶一样,找个条件好点的男孩儿嫁了,天天负责貌美如花就行了!
我的心在左右摇摆,想放弃又有点不甘心,想读下去又难以静心。熬到放学,我骑上摩托车冲到阿莲的学校,她难道真能一直心无旁骛地读书吗?
那是一个简陋的村小,只有八位教师,一栋两层教学楼,一排平房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有点破旧荒凉。
“请问,阿莲在吗?”我在校园、宿舍转了一圈,最后找到阿姨问。阿姨头也不抬,随手一指:“在楼顶上读书呢,不到天黑不会下来!”
我心一动,三步并作两步地爬上二楼楼顶。果然看见阿莲坐在藤椅上,捧着书边画边喃喃诵读。金色的阳光打在她年轻光洁的脸上,白色连衣裙闪闪发光,披肩长发很自然地垂下,美得就像一幅画。
“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检查我功课了?”阿莲惊喜地抬头。我苦涩地笑笑,翻着她手里的书,讷讷道:“阿莲,你想过了吗?其实我们可以不用这么辛苦的,毕竟有工作了……”
阿莲轻轻握着我的手,指向远处苍莽连绵的大山:“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到楼顶来读书吗?我经常在想,山那边是什么风景呢?难道我一辈子都只能呆在大山里吗?我要用一本两本书做台阶,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争取到更远的远方去寻找我的梦!”她停顿一下,又轻轻说道:“难道女孩子一辈子就为了找一个好人家嫁了吗?记得我们摘抄过舒婷的《致橡树》吧?”
阿莲眼中热切的向往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用力地反握住她的手:“我当然记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难得你来,时间还早,我们先来吼一吼歌吧!”阿莲下楼去提了一台录音机上来,放入一盘磁带说:“读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常常站在楼顶上吼歌,让疲惫和犹豫全部随歌声飘散!”
从“你是不是笑我在太阳底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到“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那天,我们发疯似的吼到月亮升起,心中的块垒一点一点地随风消弭,还从内心深处汩汩生发出力量的源泉。
时间一长,我也慢慢摸索到自学的一些窍门:教育学跟教学实际结合得最紧密,那些分组竞争、巧妙奖励理论用在学生身上,纪律和成绩自然高出许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不正好解决如何记得牢的问题吗?每次多记住一个问题、多背下一页书都给自己一份小小的奖励,那苦涩中便慢慢渗出蜜甜了。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读来,冬去春来,我们都顺利通过了七科考试。还没拿到大专毕业证书,阿莲和我又相约报了成人高考,准备趁着年轻,再启程参加本科函授入学考试。当时这个考试难度特别大,很多初中、高中老师都没能通过。我们咬牙苦学一年,全县就我们两人顺利考取中文本科,又结伴到福建师范大学函授学习——我们终于成为两棵粲然绽放的木棉树,走出大山,风雨无阻!
如今,阿莲在厦门工作,我留在本地初中,各自成家生活,像两颗独立运行的星球,少有交集,却都奔着梦想而行。当我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时,当我能在喧嚣中静心读书写作时,当生活一地鸡毛我仍能微笑面对时,我都要感谢那个在泥泞青春里匍匐前行的自己,感谢那段向阳而生的追梦之路,让梦想慢慢慢慢从尘埃里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