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简 讯
文章字数:
  1486人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本报综合讯
据央广网消息,近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公布,1486名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以下简称“双带头人”)入选,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53所高校。
  根据通知要求,专项行动周期为3年。各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还参照全国做法,确定了一批省级“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入选的高校“双带头人”将在行动周期内,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各项任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师生在专项行动中深刻认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工程类博士获取专业学位新规出台 明确实践成果要求
  本报综合讯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明年即将实施的《学位法》规定,研究生可以“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申请学位”,迫切需要及时出台配套规定,指导推动培养单位贯彻落实。近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
  《基本要求》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实践性,聚焦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立承担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鼓励学位申请人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研究真问题”,并通过实践探索“真解决问题”。二是强调创新性,要求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在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上应有鲜明体现,鼓励以创新赋能行业产业实践,引领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三是鼓励多元化,为学位论文选题、实践成果来源与形式提供多样化设计,鼓励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实际开展具有前沿性、应用性、跨学科、创新性的探索。

   北京发布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本报综合讯
据央视网消息,10月26日北京市教委等部门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该《指南》通过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调研分析,明确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等六大重点应用领域,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的所有关键应用层面。在以“智”助学方面,《指南》强调,学校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方面,《指南》提出,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智能教学助手,在智能课程设计、智能备课、个性化教学、智能课堂管理、智能教学分析、智能作业批阅、智能辅导答疑、智能学情分析等应用场景方面开展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工作提质增效减负。
  同时,《指南》对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作出规范要求,倡导“以人为本”的应用理念,充分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审慎包容、安全规范地使用。强调严格保护个人隐私、敏感信息。未成年人要在教师或家长的许可和引导下,适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鼓励高校探索利用数字人、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技术开设相关课程。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