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周景超 曲征
文章字数:
  编者按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总体目标。这些法律法规都说明了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劳动教育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不容忽视。所以近些年国家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部门对此都予以充分关注,比如 2015 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一些省市比如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规定洗碗、洗衣、扫地等家务活都将成为中小学生的“劳动家庭作业”。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避免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劳动体会辛劳之苦,进而养成乐于稼穑、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只有“锄禾日当午,汗 滴禾下土”,才能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重视劳动教育的各种规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劳动教育并未在一些学校得到真正落实。有的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写有劳动技术课程,但实际上早已被所谓的“主课”侵占;有的学校只会贴贴标语、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嘴上轰轰烈烈,行动上毫无起色;有的学校 只有 在上 级来检 查的 时候,才急急忙忙做表格、写材料、整档案,检查组一走,该干什么干什么,很多学校连一块像样的劳动基地、劳动农场都没有。
  造成劳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教育评价机制有问题;二是学校与家长的功利思想起了作用;三是学校顾忌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考试项目中没有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升学率、考试成绩基本上不沾边,尤其是开展劳动教育 必然 会占 用教育 资源、耽误学生学习,所以在劳动教育上,学校和家长都缺乏积极性。
  即便有的学校想开展劳动教育,也会有家长出面干涉。很多家长自愿替孩子承担教室大扫除工作,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田间劳动也会惹得家长电话投诉等。这些情况充分说明了一些家长的功利思想十分严重,严重制约了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
  劳动教育需要学生动起来,学校总会担心学生在劳动时出现事故,不好向家长交代,所以不想让学生参与劳动,更不想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实打实地开展农耕方面的劳动教育。
  鉴于此,要想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就必须对症下药。笔者之见,一方面要实行劳动教育校长负责制,要让那些在劳动教育方面搞花拳绣腿、弄虚作假的责任人付出一定的代价。另一方面,要改变目前仅仅依靠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做法,在升学考试中,应考虑增加劳动技能的实际操作。同时,评价一个学校,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排名与升学率高低,要关注一下劳动技术课程的落实情况。还要建立学生劳动情况档案,档案的填写必须实事求是,避免弄虚作假,随意而为。上级检查学校的劳动教育落实情况,要有硬指标,检查可以采取不打招呼突击检查且不看材料看实效的方式,避免学校搞虚头巴脑,花拳绣腿。
  此外,除了在劳动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与监督,还要针对劳动教育制订责任细则,对于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要厘清责任,不能将所有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到学校头上。还有,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学校要有长远规划,分段、分步逐步落实。
  例如 ,劳动 课程要 系统化、具体化,要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科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劳动项目方面,可以分成日常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农耕生产劳动等几个板块,有目标地进行系统教育。劳动项目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努力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除了做家务,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街头巷尾捡拾垃圾、打扫卫生,还可以到学校农场参加劳动,也可以到乡村参加田间劳动。
  总之 ,劳动 教育意 义深远,落到实处是关键。而要落到实处,既要变革评价机制,改变人们的功利思想,又要防止花拳绣腿、有名无实,还要有长远目标以及具体的落实措施。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