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花中仙子是“海棠”
—— 苏轼《海棠》赏析
文章字数:
   □陈海权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提到海棠,我们可能会想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笔下的海棠,带着对春天消逝的哀悼,带着对时光流逝飞快的感慨。
  而苏轼的《海棠》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风貌,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被贬谪黄州期间,与友人一同赏花时的所见所感。
  诗的开篇并未直接描摹海棠花的形态,而是通过环境渲染,将我们引入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
  “东风袅袅泛崇光”一句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的意境,诗人在这里将秋风初凉化作东风轻柔,在东风的吹拂之下,暖意渐生,海棠花蕾渐次绽放,发出璀璨的光芒。这“崇光”不仅是指海棠的美丽,更是诗人对春光增长的热爱。
  “香雾空蒙月转廊”侧重写海棠的芬芳气息。那阵阵花香,如薄雾般弥漫在四周,让人置身于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而“月转廊”则写明了夜已深沉,同时亦象征着诗人此时所处的困境,犹如月亮转过回廊,身陷暗影之中。由物及人,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但此时的海棠既娇艳又孤傲,它的光彩仍然让人无法忽视,正如诗人仕途的坎坷、惆怅的心境,让人感同身受。
  “只恐夜深花睡去”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将海棠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使其显得无助和孤独。在困境之中,他无力守护海棠花的美丽,担忧海棠会在夜风的摧残下凋零、沉睡。这种担忧和情感投射,实际也是诗人当时自身境遇的写照,是对自己命运无法掌握的无奈感伤。
  然而,他并未沉沦其中,而是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特意高高地燃起蜡烛,为海棠驱除长夜的黑暗和孤寂,也为自己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人既是在借花喻己,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提升了整首诗的意境——虽被贬到穷乡僻壤之地,但他的心却永远向着光明,追逐着美好的事物。此处巧妙借用了唐玄宗将杨贵妃的醉态比作“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将花朵的娇媚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生动而有趣的画面。
  苏轼的《海棠》不仅展现了海棠的娇艳之美,更凸显了诗人自身的修养与豁达气质。即使在人生低谷,他也能以欣赏的目光去感悟生活中的美好,这种坚韧而乐观的精神,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海棠,这花中仙子,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如陆游的“月下看荼醾,烛下看海棠”;唐寅的“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还有《红楼梦》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些诗句不仅赞美海棠的天然美丽,更赋予它沉稳而内敛的气质,使得海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诗人与海棠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他们用心感受彼此,用诗抒发内心的情感,让海棠的美丽与诗人的惜花之情得以永恒。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