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别让“付费内推”再成毕业生“求职陷阱”
□戴先任
文章字数:
  大学生毕业不久,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开始借机挖“坑”设陷阱,类似“付费内推”“有偿就业”等乱象时有发生,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稍一搜索,“几万元进入电网、烟草、铁路、石油等好企业”“只要报了3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98%的上岸率”等信息就会纷纷涌现。
  对于大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实习机会,尤其是现在,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2024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179万,比去年再增21万人。就业岗位有限,毕业生却持续增长,这就让好岗位更显稀缺,让一些大学毕业生对“付费实习”趋之若鹜。
  我们首先要知道,中介推出的付费实习内推本身并不违法,属于合法行为。因此对中介推出的付费实习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区别对待。
  例如,实习生经验较少,而好的实习岗位又供不应求,中介提供职位推荐、包装履历、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指导,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情合理的。但目前“付费内推”存在严重乱象,比如乱收费、诈骗等情况。一些企业内部人员与中介私下达成交易,进行违法分成;甚至还有用人单位与中介进行私下分成。这些都属于违法行为,侵犯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收费内推的这些违法现象,更多损害的是实习生的合法权益。有的中介收费后并不“办事”,有的大学生交费后进了心仪的企业实习,但也难以保证能够得到正式聘用;而在中介与企业内部人员的私下交易中,用人单位也成了受害方。“付费内推”让企业招来的可能并不是理想的员工,反而影响了企业的人才招聘。
  要防范“付费实习”收割大学毕业生“韭菜”,就要用法治填平“付费内推”等“求职陷阱”。天上掉下的不一定是馅饼,也有可能是陷阱,对于付费实习大学生要理性对待,更要防范掉进背后可能存在的“求职陷阱”。大学生就算要选择付费内推,也要选择正规的平台,要与中介签订能够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合同。当自身权益受损时,要能通过法律渠道进行正确维权。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有偿实习”乱象的清理整治,让“有偿实习”中的违法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让相关不法分子尝到“苦果”。同时,高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还要畅通企业实习信息发布的对接渠道,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就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与实习机会。企业也有必要多进行公开招聘,给更多人才以公平竞争的机会,企业更要堵住内部人员与中介进行交易的灰色通道,不要让企业招揽人才的计划变成了一场利益交换。
  通过疏堵结合、打防并举,形成各方合力,才能避免大学生被“围猎”,也才能遏制“有偿实习”乱象,避免就业服务市场变成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陷阱”,最终让企业、大学毕业生实现“共赢”。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