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延长5分钟,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吗
文章字数:
课间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一举措,天津、青岛李沧区等地此前已进行过相关优化调整。
多地将“课间10分钟”调整为“课间15分钟”,主要目的是确保师生得到较充裕的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改变眼下课间“静悄悄”这种有悖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不正常现象。
众所周知,近年来,课间“静悄悄”成为普遍现象,广大中小学生课间窝在教室不出去,与课间时间过短有一定关系。短短的十分钟,学生除去上下楼梯、上卫生间的时间之外,抽不出更多的时间走出教室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最多上下厕所就得抓紧回教室,这让课间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确有必要,不是小题大做。
但需要看到的是,课间“静悄悄”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课间时间只有10分钟,而是很多中小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担心学生在课间玩耍发生意外事故,害怕给自己招来麻烦,选择“课间圈养”模式,逼得一些学生走向“厕所社交”。
这也说明了只要学校头顶上那把沉重的安全责任枷锁不打开,无论课间时间延长到多久,学校仍然不会允许学生在课间时间自由活动,很可能把一个个课间安排成具有形式主义的大课间跑操,全校学生整齐划一地围着操场跑步。
可见,让孩子享有快乐的童年,把课间真正还给学生,严格落实“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等规定,彻底改变课间“静悄悄”现象,终结“厕所社交”,让学生在课间能够真正走出教室活动,不能只靠课间10分钟延长为课间15分钟这一招,关键是要打消学校和老师实施课间放养的后顾之忧,让学校敢于告别“课间圈养”需要多措并举。
首先,可以用精细化的法律、法规厘清校园意外事故的责任边界,改革学校安全工作的考核标准,科学制订学校工作的考核机制,既让学校和老师可以放心、放开学生享受热闹快乐的课间时间,也对实施“课间圈养”的学校予以问责。
其次,监管部门在处理校园意外事故时,应当站稳立场,依法处理,不能一味迁就家长,以牺牲学校和老师合法权益的方式平息舆情。对采取闹访等不当手段“碰瓷”学校,特别是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家长,要依法处理处罚,不能放纵。同时,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科学、正确地认识校园意外事故,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学校有轻微的磕碰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在校园里发生意外事故的责任划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和老师。
最后,学校要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在课间要开放更多的场地、空间,引导学生安全有序地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校园安全保护机制,为学生课间活动保驾护航。比如,安排教师课间值班,强化安全教育,引导老师、学生认识和防范安全风险等。
多地将“课间10分钟”调整为“课间15分钟”,主要目的是确保师生得到较充裕的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改变眼下课间“静悄悄”这种有悖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不正常现象。
众所周知,近年来,课间“静悄悄”成为普遍现象,广大中小学生课间窝在教室不出去,与课间时间过短有一定关系。短短的十分钟,学生除去上下楼梯、上卫生间的时间之外,抽不出更多的时间走出教室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最多上下厕所就得抓紧回教室,这让课间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确有必要,不是小题大做。
但需要看到的是,课间“静悄悄”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课间时间只有10分钟,而是很多中小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担心学生在课间玩耍发生意外事故,害怕给自己招来麻烦,选择“课间圈养”模式,逼得一些学生走向“厕所社交”。
这也说明了只要学校头顶上那把沉重的安全责任枷锁不打开,无论课间时间延长到多久,学校仍然不会允许学生在课间时间自由活动,很可能把一个个课间安排成具有形式主义的大课间跑操,全校学生整齐划一地围着操场跑步。
可见,让孩子享有快乐的童年,把课间真正还给学生,严格落实“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等规定,彻底改变课间“静悄悄”现象,终结“厕所社交”,让学生在课间能够真正走出教室活动,不能只靠课间10分钟延长为课间15分钟这一招,关键是要打消学校和老师实施课间放养的后顾之忧,让学校敢于告别“课间圈养”需要多措并举。
首先,可以用精细化的法律、法规厘清校园意外事故的责任边界,改革学校安全工作的考核标准,科学制订学校工作的考核机制,既让学校和老师可以放心、放开学生享受热闹快乐的课间时间,也对实施“课间圈养”的学校予以问责。
其次,监管部门在处理校园意外事故时,应当站稳立场,依法处理,不能一味迁就家长,以牺牲学校和老师合法权益的方式平息舆情。对采取闹访等不当手段“碰瓷”学校,特别是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家长,要依法处理处罚,不能放纵。同时,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科学、正确地认识校园意外事故,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学校有轻微的磕碰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在校园里发生意外事故的责任划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和老师。
最后,学校要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在课间要开放更多的场地、空间,引导学生安全有序地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校园安全保护机制,为学生课间活动保驾护航。比如,安排教师课间值班,强化安全教育,引导老师、学生认识和防范安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