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翠竹林海秀关中
□张筠
文章字数:
  周末休闲,喜欢短途游,许多景点去过一次便渐渐淡忘,但有些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去,依然兴致不减,比如“关中竹海”——鲸鱼沟。
  其实近些年,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北方古城,时不时会与一丛竹相遇。它们身形挺拔,又婀娜多姿,装点着公园一角,或成为街头一景。它们在春雨秋风中翩翩舞蹈,在炎炎夏日撑起一片清凉,在萧瑟寒风中傲然挺立。有时也心疼这些竹们,纤细的腰肢,瘦削的身板,却要经受北方粗粝的风沙、寒潮霜雪的侵袭,真是委屈它们了。将一株习惯南方水土气候的竹子移栽到北方,就像让一个南方人迁居北方生活,不适和困苦在所难免,但它们勇敢地克服了,顽强地超越了,将自己的美丽身姿站成北方大地上一道醒目风景。这是自然的馈赠,也是科学的功绩。如今科技培育为植物的南北迁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竹子、桂花树等南方植物也乐于在北方舒适安居。
  家住白鹿原下,鲸鱼沟是小时候消暑游玩常去之地。沟谷不深,但塬坡上下林木葱翠,浓阴蔽日,崖青水秀,川谷清流。沟底的湖水泠泠淙淙,不徐不急,可远观,可近玩,水面沿着湖岸蜿蜒,忽儿窄瘦,忽儿宽展,的确有鲸鱼的意象。其实这里原本唤作“荆峪沟”,因为民间传说,取谐音为“鲸鱼沟”。
  水是鲸鱼沟的灵魂,丰富的植被遮掩着崖畔的多处泉眼,加上相连的两座水库蓄水,自然与人工合力,造就了鲸鱼沟的碧水粼粼、微波荡漾。北方人对水总是稀罕和喜爱的,那时人们去鲸鱼沟大多是因为水的诱惑。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鲸鱼沟的风景里出现了一片竹林。那年与单位的几个同事去白鹿原公干,因工作结束得早,家住白鹿原的同事提议去鲸鱼沟竹林一游,我大为惊讶。说实话,长大后由于学业、生活等阻滞,已多年未到过鲸鱼沟,竟不知这里也能长出翠竹来。当那片高大而繁茂的竹林映入眼帘时,大家不觉都惊叫起来。在北方能见到如此大的一片竹林实在令人惊异,密密匝匝的竹子像排兵布阵的军队,个个挺秀峭拔、英姿飒爽,枝叶间又手挽手、肩摩肩,组成一道绿色屏障。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自有一种幽静与清凉扑面而来,头顶已不见天日,只有满眼浓得化不开的绿,感觉空气和呼吸也被染绿了。沿着石板路一直走下去,便听到了琤琤淙淙的水声,竹林傍沟而居,这沟里的水也青碧翠绿起来,竹为水生,水为竹吟,竹水相依,便有了道不尽的琴心剑胆,诉不完的侠骨柔情。
  或许因了这片竹林,鲸鱼沟在人们心中有了更加妖娆的姿容和明媚的颜色,四面八方的游人都赶来戏水赏竹。这些竹子似乎并不满足于固有的封地,它们像善于伸拳出脚的绿衣侠客,一年一年在扩展着自己的地盘,终于将鲸鱼沟塬畔两岸的沟沟峁峁都据为己有,形成绵延450余亩的翠竹海洋。
  作为关中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原生态竹林景区,这座“关中竹海”的确可称为生态奇观。与南方喜温暖湿润气候的毛竹、箭竹、凤尾竹等不同,鲸鱼沟的竹子为耐寒又耐旱的刚竹,杆高可达15米,高耸入云,挺拔俊秀,有西北汉子的粗犷豪放、刚正不阿。不知是北方造就了刚竹的品性,还是竹子影响了北方人的性格,或许如今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模糊了南北界线,无论如何,这片“关中竹海”都是自然与人力创造的生态杰作。
  徜徉竹海,看这些翠竹摇曳,几多欢喜,几多自在。它们似乎已适应了北方这片土地,众多泉眼和通畅的排水提供了优质土壤,良好的水土也保证了竹林的茁壮和绵延。北方人爱竹、惜竹,宁肯牺牲自家坡地,也让竹子能够自由繁衍。人们视竹子为宝物,不吃新生的竹笋,也不许人砍竹做他用,为此,附近的村民自发地组成护林队,成为竹海坚定的守护者。人与自然本就是互相成全,共融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态奇迹。
  碧水映竹含烟翠,青绿山水入画图。如此迷人的关中竹海,你还不来吗?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