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做实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
□高鹏
文章字数: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中,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严峻的压力。为此,国家教育部等部门一再要求教育系统要通过岗位推送、就业指导和重点帮扶等方式,持续为离校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有温度、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帮助他们认清就业现状后选择正确的就业渠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再正常不过的心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巨大。所以当下很多高校毕业生择业仍以大城市、大单位为主,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仍是首选。但鉴于多数大城市、大单位和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需求的有限性和岗位要求的特殊性,所以它们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有限的。因此,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国家与社会最需要的基层去就业、创业,放飞青春,可以说是促进他们就业的基本渠道和有效途径。
  大多数基层工作任务重、条件苦、压力大,扎根基层不容易,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对此,作为教育系统主体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教育就显得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通过教育,首先要克服一些大学生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不良心态,同时帮助他们减轻对基层岗位脏与累的嫌弃恐惧心理和斤斤计较于收入多与少、晋升快与慢的功利攀比心理。
  就目前我国总体的就业形势而言,那些所谓“脏、苦、累”的基层就业岗位远未饱和,诸如基层的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科技服务、民政助残服务(包括托老托幼等)、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型岗位需求空间仍然很大。
  因此,通过教育,帮助广大刚出校门的青年学生摆正心态、认清现实、放下面子和架子,做到自食其力很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人格独立和能力锻炼,而且也能实实在在地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分忧,真正实现“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初心和价值。
  在系统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教育的基础上,教育系统与基层用人单位之间加强紧密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提升基层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就显得更为重要。
  教育系统要与基层事业单位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切实了解它们的用人需求,为毕业生创造高校与基层工作单位之间“无缝衔接”的时机。这种“最后一站路”的就业指导服务,甚至一些带有“个人定制”性质的极具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既可以有效降低人才配置的不合理,减少结构性失业现象的发生;更有利于有知识、有理想的大学生好而快地适应基层需求,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为基层事业单位提供质量高、运行稳的资源。
  这种就业匹配度的提高,不仅能为基层单位创新生产提供新动力,有助于生产力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运行带来新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做实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提供真正有温度、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仅靠教育系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基层用人单位理应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
  除了加大基层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参与其中,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各种顾虑,响应他们的合理关切,因时、因地、因人去创新、完善各种行业的人才激励制度和服务保障机制,创造出与青年成长相匹配的发展渠道和空间,切实解决他们基层就业、创业所遭遇的待遇不高、获得成就感不易、晋升空间有限等确实存在的敏感问题。
  可以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会把基层作为他们锻炼心性、提升能力进而放飞青春、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关键平台!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