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学景物描写
文章字数:
《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给景物描写的定义是:“对景色和周围陈设的描写。”具体地说,景物描写就是对社会环境,特别是对自然环境中景色、风土、物体、设施等各种事物所进行的形象描绘,它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
在景物描写这方面,中外文学名著名篇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本文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例子,侧重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方法作简要的分析。
景物描写的作用
突出主题显特色。好的景物描写,能深化突出作品的主题,有利于显示社会生活的特色。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抓住柳树、马路、尘土、狗和骡马等特有景象进行描写,有力烘托了像祥子那样的车夫们在烈日下拉车的艰难生活。这样写突出了小说揭露旧社会之黑暗、人力车夫生活之悲惨的主题,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色。
创造气氛增魅力。好的景物描写,能创造浓烈的气氛,串联故事情节,增强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例如在《故乡》里鲁迅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在小说的开头,用了“阴晦”“苍黄”“萧索”“荒村”等一系列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勾勒出一幅萧索凄凉的农村景象。这种描写,一方面创造了浓郁深沉的气氛,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我”的悲凉心情,这就为后来引出闰土一生的坎坷遭遇做了铺垫。
描绘背景明交代。好的景物描写,善于描绘色彩斑斓的地域风貌,展示作品的背景,点明人物的身份等。
例如在《子夜》中:“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灯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
在《子夜》的开端,作者抓住富有时代特征的景物描写,如混杂的声浪、陆离的光焰、高耸的钢架、怪兽似的洋房等,以新鲜的比喻,精练地描绘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都市状貌。这段描写不仅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了作为工业、金融中心的上海的“子夜”气氛,而且也给全篇的基调作了提示。
景物描写的方法
运用景物描写,贵在恰到好处,该繁则繁、当简则简。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必须与人物塑造相配合。
情景交融。例如在《基督山伯爵》中:“在他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阴沉可怕的海面,浪头吐着白沫,吼叫着,像是预示一次大风暴的到来。在他的后面,耸立着一座比海更黑,比天更黑,像一个巨魔似的花岗岩,它那凸出的巉岩像是伸出来捕人的手臂,伸出海面想要抓住什么。”
邓蒂斯冒着生命危险越狱出逃,企图从海里逃生。作者为了充分表现他险恶的处境和恐惧的心理,不仅刻画了他诚惶诚恐的神态,还用暗淡的色调,从天空写到海面,极力渲染了风暴欲来、云翻浪卷的恐怖气氛。
景人配合。例如《阿Q正传》:“扯着何首乌藤,但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终于攀着桑树枝,跳到里面了。里面真是郁郁葱葱,但似乎并没有黄酒馒头,以及此外可吃的之类。靠西墙是竹丛,下面许多笋,只可惜都是并未煮熟的,还有油菜早经结子,芥菜已将开花,小白菜也很老了。”
这里关于静修庵里外的描写,都是和阿Q的求食紧扣在一起的。竹笋、油菜、芥菜、小白菜,在阿Q的眼里并非要“鉴赏这田家乐”,唯一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充饥。在人物的行动中所展现的这个场景,烘托出了此时此地阿Q饥不择食、“青萝卜也是好的”的急迫心理。
对比衬托。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道:“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唯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宝玉娶亲,乐声迎门,而黛玉却死去了。大家痛哭,再加上远远传来的乐声以及“竹梢风动”“月影移墙”,更加重了黛玉之死的悲凉气氛。这种喜与悲的对比,不同场合乐声不同的效果,鲜明地衬托了黛玉的不幸。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自然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精细刻画。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写道:“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者用准确生动而又有着浓厚色彩的词语,借助比喻、拟人和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象。文章从荷叶到荷花,从荷香到荷波,从月色到薄雾,描写得十分细致动人。而其中荷塘之美景与荷花之丰姿恰恰是作者思想情趣的形象写照。
在景物描写这方面,中外文学名著名篇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本文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例子,侧重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方法作简要的分析。
景物描写的作用
突出主题显特色。好的景物描写,能深化突出作品的主题,有利于显示社会生活的特色。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抓住柳树、马路、尘土、狗和骡马等特有景象进行描写,有力烘托了像祥子那样的车夫们在烈日下拉车的艰难生活。这样写突出了小说揭露旧社会之黑暗、人力车夫生活之悲惨的主题,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色。
创造气氛增魅力。好的景物描写,能创造浓烈的气氛,串联故事情节,增强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例如在《故乡》里鲁迅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在小说的开头,用了“阴晦”“苍黄”“萧索”“荒村”等一系列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勾勒出一幅萧索凄凉的农村景象。这种描写,一方面创造了浓郁深沉的气氛,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我”的悲凉心情,这就为后来引出闰土一生的坎坷遭遇做了铺垫。
描绘背景明交代。好的景物描写,善于描绘色彩斑斓的地域风貌,展示作品的背景,点明人物的身份等。
例如在《子夜》中:“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灯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
在《子夜》的开端,作者抓住富有时代特征的景物描写,如混杂的声浪、陆离的光焰、高耸的钢架、怪兽似的洋房等,以新鲜的比喻,精练地描绘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都市状貌。这段描写不仅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了作为工业、金融中心的上海的“子夜”气氛,而且也给全篇的基调作了提示。
景物描写的方法
运用景物描写,贵在恰到好处,该繁则繁、当简则简。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必须与人物塑造相配合。
情景交融。例如在《基督山伯爵》中:“在他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阴沉可怕的海面,浪头吐着白沫,吼叫着,像是预示一次大风暴的到来。在他的后面,耸立着一座比海更黑,比天更黑,像一个巨魔似的花岗岩,它那凸出的巉岩像是伸出来捕人的手臂,伸出海面想要抓住什么。”
邓蒂斯冒着生命危险越狱出逃,企图从海里逃生。作者为了充分表现他险恶的处境和恐惧的心理,不仅刻画了他诚惶诚恐的神态,还用暗淡的色调,从天空写到海面,极力渲染了风暴欲来、云翻浪卷的恐怖气氛。
景人配合。例如《阿Q正传》:“扯着何首乌藤,但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终于攀着桑树枝,跳到里面了。里面真是郁郁葱葱,但似乎并没有黄酒馒头,以及此外可吃的之类。靠西墙是竹丛,下面许多笋,只可惜都是并未煮熟的,还有油菜早经结子,芥菜已将开花,小白菜也很老了。”
这里关于静修庵里外的描写,都是和阿Q的求食紧扣在一起的。竹笋、油菜、芥菜、小白菜,在阿Q的眼里并非要“鉴赏这田家乐”,唯一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充饥。在人物的行动中所展现的这个场景,烘托出了此时此地阿Q饥不择食、“青萝卜也是好的”的急迫心理。
对比衬托。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道:“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唯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宝玉娶亲,乐声迎门,而黛玉却死去了。大家痛哭,再加上远远传来的乐声以及“竹梢风动”“月影移墙”,更加重了黛玉之死的悲凉气氛。这种喜与悲的对比,不同场合乐声不同的效果,鲜明地衬托了黛玉的不幸。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自然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精细刻画。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写道:“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者用准确生动而又有着浓厚色彩的词语,借助比喻、拟人和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象。文章从荷叶到荷花,从荷香到荷波,从月色到薄雾,描写得十分细致动人。而其中荷塘之美景与荷花之丰姿恰恰是作者思想情趣的形象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