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做实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好事
□鱼亚强
文章字数:
  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需培养精神丰盈、文化自信、正气浩然的接班人。补足“精神之钙”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读好书”最要紧的是选好书。好书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刻的观点原理、清晰的方法指导,换言之,好书能帮助孩子在正确价值引领下,发现问题、找寻道理、解决困惑、获得正解。对于孩子,老师不能任由孩子自选所谓的“好书”去读,需要给他们划个范围,让其徜徉“绿色田园”,获取正向能量。这一点正契合教育“严宽相济”的基本理论。老师要划这个范围,至少有四点参照:一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所列图书;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所列的重点文学体裁;三是根据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及“快乐读书吧”等相关栏目衍生的图书;四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融入经典文学作品。如我要求三年级孩子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中国古代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外经典童话或寓言,也推荐法布尔、秦文君、高洪波等课文作者相关书目,还提倡孩子文白对照着读《韩非子》《世说新语》中已熟知的小故事。其间,我也强调学生“版本意识”之养成,依名社名家、正版原著来挑选图书。孩子们酌情“必读”或“选读”这些海量“好书”,才可能感受到文化之美、领略文明之光。
  “好读书”应有两层理解:一是孩子养成了读书习惯,把“书”和“粮”同视为成长之必需;二是孩子带着方法去读书,用法而读、适体而读。当孩子带着读书之法涵泳文字间,就能获取好书给养、享受文化熏陶,更能养成常读兴味。故而,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孩子心性不定,习惯的养成需要“硬目标”“硬指标”。对于读书目标,我不仅引导他们针对一本书,根据阅读内容、时间、成果等,制订个人短期读书计划;也出示他们一学年持续推进读书之后的预期效果;后者如同一张“宏伟蓝图”,孩子能就此自我激励促进、评价改进某一时段的阅读行为。
  现行统编本语文教科书尤其重视孩子读书方法的习得与运用。这一导向清楚地传达出一个信号:读书需要方法——理性有序的阅读能促进孩子更多的阅读输入。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应包括读前荐读、读中导读两方面。读前荐读重在“荐”,让孩子统揽全书架构、领略局部精彩、提供阅读方法、制订阅读计划,这一过程旨在凭借“文趣”,调动“兴趣”,规划“意趣”。老师施教时,不能定标过高,谨防孩子“兴味”变淡;不能指导过头,提供方法“点到为止”,孩子“记住方法,无难不用、遇难会用”就好。读中导读重在“导”,辅导重点、指导盲点、疏导堵点、劝导。“辅导重点”即师生针对书中关键精彩内容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深化理解;“指导盲点”是老师把孩子读中容易忽略而不可不察的细节刻画内容“点”出来,让学生回读再悟,提升文字敏感度;“疏导堵点”是当学生用荐读所提之法仍不能解决读中问题时,老师适时提供新的阅读方法。“读中导读”实为读书习惯养成之“关键推进器”,老师应常态监控孩子读书状态,适时就“导”。
  “读书好”,“好”在师生在乐享乐评中获得一种读书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孩子身心在发展,能力随之提升,思维随之深刻,读后分享方式也应随之“进阶”。小学低段重在“以书论书”的“感受演绎”,宜用复述故事、音视频再创等方式;小学中段重在“以书论人”的“理解重塑”,可用实地探访、剧目表演等方式;小学高段重在“以书论世”的“思辨创造”,可用思维导图、读书报告、创意表达等方式。我对此认为:读书分享必是读后所获、必为持续读书,谨防施之过急、本末倒置等现象;不能没有读通读透一本书就分享,不能为了“分享”而读书,这无疑让分享走向了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
  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关于整本书阅读指导,我们每一位教育人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也一定要走好、做实,因为这是“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第一等好事!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