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大学生回归县城就业的喜与忧
□何 勇
文章字数:
  据麦可思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统计,如今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将目光转向小城市,掀起一股回县城就业新潮流。《蓝皮书》对近五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从 2018 届的20%上升到2022届的25%,增长了5个百分点。
  大学本科生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掀起了一股回归县城就业的新潮流。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不再一味盲目追求留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工作生活,背后凸显了当下大学毕业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回归,逐渐认识到小县城相对较低生活成本、较慢生活节奏的优势。
  对于县域发展来讲,大学毕业生掀起一股回归县城就业新潮流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信号。县域经济要发展,乡村要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和引领。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回归县城就业,直接提高了县域人才资源整体水平,有助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回归县城就业不仅能够发挥专业所长,实现学有所用,还能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空间。
  不过,大学生回归县城就业背后的隐忧也要看到。《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的统计数据还显示,本科生在县城就业比例最高的两个行业,分别是教育和政府公共管理。其中,“教 育类 ”就 业占 比为23.6%,“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占比为14.9%,相较于全国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这两大行业类的就业占比,分别高出10.6和8.1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大学毕业生回到县城就业,考教师编、考事业编、考公务员编是优先选择,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可能是退而求其次的次优选择、无奈选择,甚至是考公、考编前的跳板选择。这背后既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对进入县城民营企业就业的动力不足,也反映了县域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较低。
  县域经济社会要发展,大学毕业生回归县城就业不能集中在体制内,体制外更需要大学毕业生这股新鲜血液。不仅仅要吸引大学生回归县城就业,留在县城工作生活,更要吸引大学生回到县城体制外就业,到县城的民营企业就业。这需要县域在更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狠下功夫,需要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让大学生在县城民营企业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实现人生价值,为县城民营企业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