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恨 不执着
文章字数:
□周迎春
有人说,让人看不懂的句子才是诗,让人认不得的字才叫书法,如果这真是书法和诗歌的标准,那我确实不懂书法,更不懂诗,尽管我曾写过诗、也发表过诗。但若非要我在“诗”“书”里挑选或进行评判,我觉着好看的都很优秀,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回味无穷的都是经典。
过去两年,李友给我寄了两本书,一大一小,一重一轻,都是他近几年谋划的大事,也是他这几年努力的结果。大开本为书法集《流淌的心迹》,收录书法93幅,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开本为诗集《心灵深处的乐章》,收录诗歌81首,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他的第二本诗集。
他很早就写诗,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从上学到参加工作,我们见面聊的最多的话题,除了“道北”就是诗歌,因为诗、歌和文学的热潮正席卷着那个年代,他写诗,我也写诗,很多人都在写诗。“道北”则是西安北郊曾经的“江湖”,他住在道北,我也经常去道北,因为有几个文学青年在道北的青门村里弄了个文学社,还办了份文学小报。
后来,我没有了写诗的冲动,但他却一直坚持,每次见面闲谝,他都会聊起诗歌,以及出版诗集的话题。在很多人认为诗歌早被边缘化或写诗人比读诗人多的情况下,李友为何仍然坚持写诗?他在《心灵深处的乐章》后记中说得很清:“诗歌是我内心深处的力量,它贯穿我身体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也是我灵魂得以升华或者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他的诗,从爱情到亲情、友情,从怀念过去到憧憬未来,从朦胧的愿望到明确的追求,内容多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南方遭遇冰冻灾害、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北京举办奥运会、全球气候变暖、雾霾来袭、一粒沙、一片草、一只鹰、一棵树、一条路、太阳、月亮、星光、股市、花火、秋叶、晚霞,都是他书写的对象或他诗歌中的意象。《心灵深处的乐章》中,还有观影、观景后的感想,人生的感悟,生活的感思,以及一些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妻儿的真感情、心里话。
诗歌是一种表达方式,是诗者的情感迸发和感情流露,正如古人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李友用诗表达理想、愿望、追求,等等,借景抒情、借物表意,往往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但也有卡壳的时候,比如《乾陵无字碑》诗。为写好这首诗,他到乾陵去过两次,两次的间隔时间将近二十年,后来几易其稿、逐句修改才成。
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真诚,对诗歌的执着,他出版了两本诗集,这在意料之中,就是出版第三部诗集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他出了本书法集却颇让人意外,尽管我知道他一直在临帖练字,也公开发表了不少书法作品。
拿着沉甸甸的书法集,翻看细品书中的每一幅作品,我看到了美,尤其是那些楷书、行书、草书和单字作品,有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然而,从这本厚厚的书法集中,我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一直努力艰辛的付出,以及比他写诗还要执着的执着。
无爱恨,不执着!李友对诗歌的执着,源于喜欢源于爱,但对书法的执着,则源于恨,因恨生爱。他在书法集自序中说,“书法,我恨它,因为恨,我想撇却怎么也撇不掉它;书法,我爱它,因为爱,爱得越深越是沉迷,越是无法自拔。”自三十多年前因要几张字未果而生“恨”至今,他放弃了无数本是休闲本该休息的时间,坚持临帖练字,坚持访师求教,在爱恨交织中,执着了三十多年,努力了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来,用了多少笔墨纸砚?买了多少碑帖字帖?经受了多少困惑苦闷?经历了多少喜怒哀乐?李友在学习书法路上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旁人虽无法亲身体会亲自品尝,但却有目共睹,甚至感同身受。陕西省书协副主席、西安市书协主席石瑞芳说:“李友对书法艺术的迷恋,心手相追的精神,旷日持久的坚持,令我感叹。”
古人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李友用行动对这句话进行了诠释,用两本书为这句至理名言作出了证明,尽管,写诗和写字对于他来说,都只是个人爱好,都属于业余为之。我想,这就是他“诗”“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也是这两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
有人说,让人看不懂的句子才是诗,让人认不得的字才叫书法,如果这真是书法和诗歌的标准,那我确实不懂书法,更不懂诗,尽管我曾写过诗、也发表过诗。但若非要我在“诗”“书”里挑选或进行评判,我觉着好看的都很优秀,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回味无穷的都是经典。
过去两年,李友给我寄了两本书,一大一小,一重一轻,都是他近几年谋划的大事,也是他这几年努力的结果。大开本为书法集《流淌的心迹》,收录书法93幅,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开本为诗集《心灵深处的乐章》,收录诗歌81首,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他的第二本诗集。
他很早就写诗,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从上学到参加工作,我们见面聊的最多的话题,除了“道北”就是诗歌,因为诗、歌和文学的热潮正席卷着那个年代,他写诗,我也写诗,很多人都在写诗。“道北”则是西安北郊曾经的“江湖”,他住在道北,我也经常去道北,因为有几个文学青年在道北的青门村里弄了个文学社,还办了份文学小报。
后来,我没有了写诗的冲动,但他却一直坚持,每次见面闲谝,他都会聊起诗歌,以及出版诗集的话题。在很多人认为诗歌早被边缘化或写诗人比读诗人多的情况下,李友为何仍然坚持写诗?他在《心灵深处的乐章》后记中说得很清:“诗歌是我内心深处的力量,它贯穿我身体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也是我灵魂得以升华或者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他的诗,从爱情到亲情、友情,从怀念过去到憧憬未来,从朦胧的愿望到明确的追求,内容多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南方遭遇冰冻灾害、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北京举办奥运会、全球气候变暖、雾霾来袭、一粒沙、一片草、一只鹰、一棵树、一条路、太阳、月亮、星光、股市、花火、秋叶、晚霞,都是他书写的对象或他诗歌中的意象。《心灵深处的乐章》中,还有观影、观景后的感想,人生的感悟,生活的感思,以及一些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妻儿的真感情、心里话。
诗歌是一种表达方式,是诗者的情感迸发和感情流露,正如古人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李友用诗表达理想、愿望、追求,等等,借景抒情、借物表意,往往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但也有卡壳的时候,比如《乾陵无字碑》诗。为写好这首诗,他到乾陵去过两次,两次的间隔时间将近二十年,后来几易其稿、逐句修改才成。
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真诚,对诗歌的执着,他出版了两本诗集,这在意料之中,就是出版第三部诗集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他出了本书法集却颇让人意外,尽管我知道他一直在临帖练字,也公开发表了不少书法作品。
拿着沉甸甸的书法集,翻看细品书中的每一幅作品,我看到了美,尤其是那些楷书、行书、草书和单字作品,有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然而,从这本厚厚的书法集中,我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一直努力艰辛的付出,以及比他写诗还要执着的执着。
无爱恨,不执着!李友对诗歌的执着,源于喜欢源于爱,但对书法的执着,则源于恨,因恨生爱。他在书法集自序中说,“书法,我恨它,因为恨,我想撇却怎么也撇不掉它;书法,我爱它,因为爱,爱得越深越是沉迷,越是无法自拔。”自三十多年前因要几张字未果而生“恨”至今,他放弃了无数本是休闲本该休息的时间,坚持临帖练字,坚持访师求教,在爱恨交织中,执着了三十多年,努力了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来,用了多少笔墨纸砚?买了多少碑帖字帖?经受了多少困惑苦闷?经历了多少喜怒哀乐?李友在学习书法路上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旁人虽无法亲身体会亲自品尝,但却有目共睹,甚至感同身受。陕西省书协副主席、西安市书协主席石瑞芳说:“李友对书法艺术的迷恋,心手相追的精神,旷日持久的坚持,令我感叹。”
古人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李友用行动对这句话进行了诠释,用两本书为这句至理名言作出了证明,尽管,写诗和写字对于他来说,都只是个人爱好,都属于业余为之。我想,这就是他“诗”“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也是这两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